作者 马光选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怀满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助理
生产力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本在于培育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先进生产力。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云南应当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紧跟现代化建设步伐。我们要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新动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三者布局优化,在“求新” “提质”“存量”中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以“新”为方向,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培育新动能
“新”指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动力来源,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注动力”作用。一是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环境,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发挥省级科技发展资金的作用,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源向产业创新链集聚;财政厅配合科技厅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支持,营造一个政府牵头支持、技术创新良性竞争为原则的科技创新生态,以良好的生态推动社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二是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提高区域原始创新能力。聚焦区域发展问题,整合宏、中、微观主体作用,汇聚各种创新资源,瞄准影响区域发展的前沿技术以及“卡脖子”技术,实现区域原始创新能力重点突破。释放原始创新能力的集聚效应与裂变效应,发挥原始创新力、集成创新能力、再创新能力。三是注重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以区域战略发展为需求,针对性发展高效能、强动力的技术供给体系,依托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推动战略发展资金支持形成的非涉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链”,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效能。
以“质”为关键,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效力
“质”是指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以生产要素的组合优化引起生产的质变为基本内涵,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质量支撑产业体系的提效作用。一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提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发展改革委牵头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积极创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鼓励省级园区对标准以上的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予以正规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存优量”。新兴产业是现代化产业发展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组成部分。各级部门要相互配合,以云南省特殊资源为依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支撑,聚焦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引导资源配置、招商引资、延链补链等功能融合,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力。三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以“催变量”。未来产业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是提升竞争力的战略要素。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催生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抢占区域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新赛道,推动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高地。
以“人”为根本,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聚合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实现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的先进生产力。人是先进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凝聚人才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一是精心育才。以区域战略发展需求为“靶心”,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为精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要按职责分工,增加各类教产融合培训补贴倾斜,支持省内高校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开展的合办机构与项目,培养产业领军人才,发展优秀青年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储备各种专业人才。二是诚心引才。围绕区域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紧缺型人才,通过深化户籍改革、提高人才福利待遇等方式,合理引导区域发展紧缺型人才自由流动。教育厅、医保局等部门要着力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健全人才发展保障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引进人才。三是倾心留才。以吸才、爱才为导向,完善以知识、人才、创新为导向的激励制度与分配制度,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让人才在区域有荣誉、有地位、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