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基地
【原创】读懂“千万工程”背后的“群众论”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18:21:38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周露 中共临翔区委组织部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群众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的同时,读懂乡村振兴“群众论”,合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带动群众,科学推进“千万工程”。

  坚持先“规划”再“建设”,合理组织群众。读懂中国就要理解中国人背后的乡土本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群众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评判员”。要充分考虑各村山水、树木、道路、设施、产业等现状,按照“一村一户一策、一步一院一景”的原则,组织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和建设过程,在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守住中华农耕文化根脉的同时,彰显原生态乡土特点,融入现代化生活元素。要把《“千万工程”简明手册》作为党员群众教育培训的工具书、口袋书,帮助党员群众学习应用“千万工程”经验,引导当地组织、企业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各类活动,提高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能力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坚持先“洗脸”后“化妆”,合理发动群众。“千万工程”的重点是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洗净村庄建设“灰尘”,扮靓村、屋、院“颜值”。在集镇和村组,组织志愿服务队每天有行动、每周有点评、半月有观摩、每月有考核、季度有奖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擂台赛”“最美庭院”“美家美妇”“洁净户”评比活动,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机制。在房前屋后,组织群众将客厅、灶屋、厕所、床铺、鞋子、衣物、院子、杂物、晾晒收拾整洁,不断优化农村生活品质。在院内院外,因地制宜粉刷院墙、栽树种花,推进乡村风貌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建设,使“一宅变多园”,着力把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转化为“美丽经济”。

  坚持先“造景”再“造富”,合理带动群众。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千万工程”夯实生态底色是关键,把握产业发展也是核心重点。要探索建立符合地方实际和特色产业的标准体系,引导群众农业产业向标准化靠拢、向流行元素聚集,推进生产原料就地生产加工、销售,带动农产品上行和下行“双向流通”,努力实现种植养殖原料端、生产加工端、市场销售端“三端”一体化,着力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增值。要探索“农业+民宿+观光”农文旅融合模式,将村史和文化传承作为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用优秀传统文化方式推动农村历史文化记忆的延伸、传统文化设施载体的保护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传统文化技艺的视频录制和保护,开拓民宿、农家院等行业新业态,释放传统文化新魅力,带动群众加快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沈艳)

责任编辑:沈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