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 >> 正文
走出一条具有云南边疆民族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4日 10:12:29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江惠琼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云南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乡村振兴推进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走出一条具有云南边疆民族特点的乡村振兴道路,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低,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潜力未充分发挥,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城乡二元结构还未完全破除。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体系缺链、断链问题突出。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不通畅,困难群众脱贫后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城市的“虹吸效应”,农村年轻人大多都离开农村到城市,导致农村缺少能够进行农业生产和发展经济的年轻劳动力,直接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住房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难度较大,农村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污水收集率、设施处理能力、排水标准、污泥处置率等水平偏低。

  云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思路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强化建设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健全建后管护机制,确保长期发挥效益。二是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水稻、花卉、蔬菜等集约化育苗中心。三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增设自动化、智能化气象观测站,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防疫体系。

  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是抓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绿色基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建设,探索数字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庄园农业、节水农业、庭院经济等多种发展方式。聚焦粮食、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等“1+10+3”重点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二是大力培育乡村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构建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三是聚焦产业链现代化,前伸后延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农业全产业链生态。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落实“一户一策”精确帮扶举措,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二是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持续开展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三是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构建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模式,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小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等进行双向入股,形成“收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智慧农业等技能。加强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涉农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支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二是引导涉农高校、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参与涉农培训,开展多样化、特色化培训教育。三是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推动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人才定期轮岗服务乡村,支持退休专家和干部、退役军人服务乡村振兴。选派科技特派员和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是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加强重点水源及骨干管网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数字技术驱动乡村发展。二是加快农村卫生户厕和公厕改造建设,协同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大力建设美丽庭院。加快实施绿美乡村行动,在条件适宜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三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装备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扩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建立与不动产统一登记有序衔接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二是加强“三农”投入保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涉农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积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动移动支付向县域农村下沉。三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理顺社企关系。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鼓励开展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和用水权交易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加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奖补政策。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