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传承雷锋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3日 09:51:33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李春亭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关键少数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青少年群体要让学雷锋蔚然成风,志愿服务要加强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要求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引导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矢志不渝传承雷锋精神,力行不辍践行雷锋精神,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把握雷锋精神的三维向度。一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把握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一个甲子过去,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一批批先进模范人物不断涌现,雷锋精神赓续传承,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二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握雷锋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明确弘扬雷锋精神的重点是: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传承雷锋精神,能够凝聚起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把握雷锋精神。人除了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求。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如何正本清源、扬善抑恶?雷锋以及无数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为我们树立了道德的丰碑。

  理解雷锋精神的四个关键词。一是信念的能量。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雷锋为什么能激励一代代人传承,最关键的是他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二是大爱的胸怀。雷锋充满了对人民的感情,他在日记中写下,“我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都能活,紧紧与人民连在一起,在人民中生根、长大、结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忘我的精神。雷锋以帮助别人为最大的乐趣,以贡献社会为最大的幸福,在每个岗位上都忠于职守。有一天突降大雨,雷锋看到车场放了两堆玉米,跑近后发现被雨布盖上的玉米还是被雨淋湿了不少,他立刻组织全班的同志将2000斤玉米搬进屋里,虽然他的衣服湿了,但是粮食收回来了。四是进取的锐气。如何对待前进路上的一些困难?雷锋认为困难是不可能不遇到的、是暂时的,但是这些困难的本质是“纸老虎”而已,不能见虎而逃,要遇虎而打,而且还要找虎而打,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这些充满哲理的话语,体现了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源自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人民所需,也是人民所向,正因如此,雷锋精神才能历经60年而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新征程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勇做人民美好生活的矢志创造者和不懈奋斗者,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中诠释初心使命。二是要把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要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学习雷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把学雷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雷锋活动从“高大上”转变为“接地气”。三是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有大量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亟待解决。雷锋曾说:“热情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的原动力!有了伟大的热情,才有伟大的行动”“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只有团结一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不断开辟发展新局面。

  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一是强化教育引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然而,正确的意识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的。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大家谈”“雷锋事迹在身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们对雷锋精神应知尽知、深刻理解。二是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雷锋精神是慈善、互助、公益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延伸,蓬勃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为志愿服务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要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三是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针对志愿服务面临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忽视项目化运行、项目培育和资助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理论研究阐释不足等问题,要推进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四是培育时代新风。以典型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理直气壮地宣扬“当代雷锋”“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榜样事迹,激发社会正能量。

  [本文系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青年化’阐释研究”(项目批准号:SHLW202202);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院校‘双合双循环’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105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