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 刚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研究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又要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必须做好两者的有效衔接。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积极探索解决脱贫人口稳定增收难、成果巩固难、持续保持难等问题,把防返贫和提升脱贫质量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红河州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7个贫困县(其中4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79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91.3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生活新篇章。红河州“十三五”期间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2859户9949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152户75806人。以“进城、入镇、进厂、上楼”的安置模式,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同时完善安置点的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三是劳动力稳定有序转移。面对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红河州坚持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大力开展精准到人的劳动力登记摸底和就业意愿调查,健全完善精准对接平台机制。四是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红河州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发展万亩以上产业带52个,9个农产品先后被评为云南绿色食品“10大名品”,绿色食品加工中心建设稳步推进,9个县市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持续推进,蒙自市、开远市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水果、蔬菜、花卉、规模养殖、梯田红米、中药材“六大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五是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红河州聚焦最为突出的路、水、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主要任务,坚持自下而上的精准,自上而下的统筹做实做细项目库,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善。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红河州产业发展承担促进脱贫人口长效增收和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潜能的“双重”任务。以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有效衔接为基础,按照产业兴旺要求,重点从产业短期帮扶向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转变,进而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
以人才为基石,推动扶贫队伍与人才振兴有效衔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在于人才衔接。过渡期需要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建立人才发展的“蓄水池”,构建“本乡、返乡和下乡”人才共同支撑的新局面。
以文化为魂,推动文化扶贫与文化振兴有效衔接。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将红河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载体,做深做真做实乡村文化,激活红河州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以生态为底色,推动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红河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路径,以生态振兴促进宜业、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进而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
以乡村治理为保障,推动扶贫队伍与组织振兴有效衔接。只有把红河州乡村治理这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做强,把这项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做实,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教育扶贫为根本,巩固拓展教育、医疗保障。教育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要把发展教育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计。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防止人民群众因病致贫返贫,不断夯实医疗保障各项基础工作,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专家基层行“红河高质量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