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建林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
善于总结经验,从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接续奋斗的重要法宝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我们不靠上帝,而靠自己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坚定地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时深刻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重大成就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提出“三个务必”“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五个必由之路”,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两个确立”是决定事业成败、复兴进程的政治真理,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好、捍卫好。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确保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指导思想是指引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理论真理,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学理、哲理,把握好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各项事业发展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拓展中国道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创新性、先进性。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对于云南来说,必须锚定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未来5年为实现这一目标夯基垒台、搭建框架、打开格局,加快构建“八个体系”。
一是支撑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纵深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巩固能源、有色、烟草、高原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现代物流、康养、跨境金融等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二是支撑现代化的创新体系。下好教育强省“先手棋”,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尽快形成与国家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高地。打好创新型云南“组合拳”,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平台创新能级,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牵住激发人才活力“牛鼻子”,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三是支撑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以昆明国际陆港为枢纽,依托中老泰马新、中越昆河海、中缅、中缅印4条国际通道,以及连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4条国内通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经缅泰进印度洋、经越柬进太平洋,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并驾齐驱的南向陆海大通道。
四是支撑现代化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打响“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强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对接RCEP经贸规则,抓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建设,加快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五是支撑现代化的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增加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把县域打造成为连接工农、融合城乡的重要纽带。着力打造“强省会”,拓展建设昆明都市圈,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六是支撑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体系。全力推进绿美云南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创建高黎贡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保护好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多样性。
七是支撑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深入推进健康云南建设,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纵深推进“文化润滇”。
八是支撑现代化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