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明市委政策研究室 昆明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执笔人:代兵、王俊)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昆明市委、市政府在调研学习广州、长沙等地推动“链长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印发了《昆明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通过在一条产业链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以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任产业链“链长”,并以此为抓手,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精准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
昆明特色产业链“链长制”模式的主要内容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命脉,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发端于湖南省的产业链“链长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正在从“地方经验”转变为“全国实践”,湖南、广东、浙江、山东全面实施“链长制”,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昆明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构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围绕省委对昆明的新定位、新要求,紧盯“产业强市”目标,突破发展困境,加快实施昆明特色的“链长制”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强省”建设上当好排头兵,是昆明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昆明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昆明市将围绕新型疫苗、细胞、生物制品、中药、仿制药、医疗器械产业链,稀贵金属、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数字及光电子产业链,绿色能源产业链等1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制”,强化产业发展要素分析,聚焦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瞄准世界、中国、民企“三类500强”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外资企业,力争通过2—3年,各产业链面向行业30强企业招引落地3—5个重大投资项目;力争到2025年全市拥有千亿级企业1户以上、百亿级企业20户以上、十亿级企业100户以上,形成千亿级龙头企业、百亿级骨干企业、十亿级高成长企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昆明特色产业链“链长制”模式的主要做法
实施“建链”工程,突出项目招大引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速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瞄准“三类500强”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地图,精准招引一批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引擎性项目。按照“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体保障”的工作模式,打造“13+2”招商组织体系,即对应13条重点产业链,组建13个专业化“招大引强”工作队伍,提升产业招商精准化、专业化水平。
实施“壮链”工程,突出企业扶优培强。每年各产业链梳理20个左右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立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培育库,分类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大的链主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
实施“补链”工程,突出短板弱项破解。聚焦产业链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紧盯产业链创新短板,全面查找和弥补产业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产学研力量创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级稀贵金属研发中心、生物医药制造创新中心、省级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实施“稳链”工程,突出园区平台支撑。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明确各地主导产业定位,针对每条产业链打造3—5个细分领域的产业集聚区,构建各地产业链合理化布局、专业化集中、集群化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建立重点产业链园区培育梯队,加快园区标准厂房、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原料供应和物流配送等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
实施“护链”工程,突出资源要素保障。以全产业链视角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服务产业链发展的“问题直通车、联络直通车、政策直通车”制度。强化产业链高端核心人才引进和培育。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对产业链重点项目给予优惠利率贷款支持。
完善体制机制,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建立高位统筹的工作机构。成立“链长制”工作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有关市级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建立完善工作统筹调度机制;建立科学客观的督导评价机制;建立一体联动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督导和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