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原创】“两湾”稻事观想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1日 16:33: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两湾”稻事观想

  ——云南传统稻作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开发

  郭笑笙/文 耿嘉/图

  “稻田可能是我们地球上最美丽的人造景观之一,它们随着季节的交替,变换着颜色,讲述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故事。”这是大型纪录片《稻之源》的开篇语,借用来描述宜良县“两湾”的稻田耕作,也非常贴切契合。

  创意开发让“两湾”稻事风生水起

  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的河湾、马蹄湾,合称“两湾”,这几年因种植彩色水稻发展农业旅游而声名鹊起。今年2月,宜良县阿鲁龙农业旅游公司成立马蹄湾创意农业示范园,整合河湾、马蹄湾的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当地的两处红色资源,形成“七彩梦乡·两红两湾”发展主题,“两湾”稻事更是风生水起。

  小满时节,云南日报理论评论部前往“两湾”调研创意农业。风轻雨细,雾薄云浓,片片水田倒映着青山绿树和云影天光,白鹭落在田埂上。勤劳的农村妇女弓着身子在田里分秧、插秧。山色空蒙,微雨燕飞,眼前是一幅唐宋诗句中“梅雨稻田新”“稻田上下水声接”的田园画卷。

  新修的游览道路在马蹄河边蜿蜒。河岸林木葱茏,浓荫把天空遮蔽成绿色。雨季初临,马蹄河水有些泛黄。其实这条河在秋冬春三季,都是清澈碧绿,玉带一般萦绕着青山、绿野、村庄。

  马蹄河属珠江干流南盘江的支流,发源于曲靖市马龙区十里海,全长约86.7公里,在耿家营乡境内全长58公里,流至羊桥村与发源于马龙区上寨村的明月河汇合后,南流至藏方村以南一段又称獐子坝河,在獐子坝村附近汇入南盘江。

  马蹄河曲折盘旋,流水像天工巨笔,在亿万年时光中勾勒出这一方山水的姿态,在耿家营乡境内形成77个大大小小的河湾。有的河湾形成聚落,如老弯子村、新弯子村、河湾村。一湾一景,绿野村庄被马蹄河串连成一幅幅山水画卷。

  午后放晴,我们乘坐电瓶车沿着新修建的河边道路在山林盘旋穿行,来到小戈比村大尖山。这里建有观景台,是俯瞰马蹄湾全景的最佳地点。这个观景台也是一座正在改造的半山酒店,一二两层可以坐饮观景,三层顶上铺满镜面,形成“天空之镜”,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同类景观。一群青年男女在镜面上摆出青春姿态,仿佛飞翔在天空里,蓝天白云映在脚下,欢声笑语飘入云端。

  放眼四望,马蹄河在群山之间如青龙盘舞,在此形成大转弯,略有怒江第一湾的姿态。河流环抱着的90余亩水田,像一把打开的巨大折扇,一道道笔直的田埂如同扇骨,翡翠似的青山就是扇柄和扇坠。极目之处,远山如黛,山岚苍茫。低头俯瞰,田间有两排微粒似的身影在移动,那是正在栽插的劳动妇女。山高田远,我们在山上向她们默默致敬。

  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青山,看似空空荡荡,其实已经布设美丽图案。2016年,宜良县农业农村局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合作,引进彩色水稻品种,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10多个颜色。宜良县文化艺术工作者每年结合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国家发展主题设计彩色稻田图案——从2017年起,有彝族女神阿诗玛、苗族女神仰阿莎、花海八骏图等河湾稻田相继呈现,今年的主题是“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彩色稻田的图案定稿后,由工程师在水田里用北斗系统定位,把设计稿按比例放大,标定出栽插图案,再由村民按图栽插,在哪个位置栽插什么品种(颜色)的水稻,插几行几株,都要精确控制。这些插秧的劳动妇女,就是大地的画师。

  眼前的稻田,在后续的日子里每天都会呈现不同景观,稻苗茁壮,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变化着、生长着的美,是天工与人工的相辅相成。朝晖夕阴,雨晴浓淡,随着水稻一天天成长,稻田日渐呈现出预期的图案。到了9月、10月,水稻成熟,图案完美呈现。成熟、完美、丰收,三者合一,这是最和谐最动人的节律。

  站在“天空之镜”,低头抬头都是蓝天白云。俯仰之间,山风徐来,此中真意,欲辩忘言,正是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诗境。

  河湾村是藏方村民委员会的一个自然村,于2019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观看河湾全景,要去杨家山上的观景台。村子和稻田虽然三面环水,但河水有涨有落,涨水时会淹没稻田,水位低时又无法灌溉栽插。经过一代代人改造山河,顺着河流筑起堤坝,铁臂银锄,使青山着意、红雨随心,遍地英雄造就最美风景——堤坝后面是与河流并行的沟渠,堤上长满绿树翠竹,像巨大的绿色花环围绕着近60亩水田。村舍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呈现“青山排闼入,碧水绕篱回”(宋代屠季《移居甬江有感》)的景象。这样的山水田园,符合传统文化靠山面水的人居理念,青山可以涵养水源,树木可供炊爨和铸炼,河流环绕水田,堪称鱼米之乡。

 

宜良县马蹄湾

  源远流长的稻作农耕文化让开发大有可为

  马蹄河两岸的聚落,千百年来以稻作农耕为主,以狩猎、捕捞、养殖、采集为补充,附近獐子坝、黑熊洞、豹子洞等地名,反映了往昔狩猎遗痕。世代耕耘,稻米融入了当地生活的每个环节:食用稻米可以维系生命繁衍,稻米酿酒可以用于祭祀和欢庆,谷糠可作饲料,稻草可编绳索席子,把稻草铡成寸段拌入黄泥可以增加土坯强度,使泥墙几百年不倒,古老的屋顶也是用稻草建盖……

  中国是水稻栽培的起源地,浙江上山遗址和江西万年遗址考古发掘证明,距今1万多年前已经出现栽培型水稻。马蹄河一带稻作历史的起源时间目前没有定论,但溯流而上的明月村委会阿路龙村(村名是彝语,路为石,龙为城,意为石城),村境内发现古代崖画和石刻,其中有牛耕、犁具等图案和一些刻画符号。据专家分析,这些刻画符号与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的符号高度相似。如果从云南全境观察,宾川白羊村遗址确定的稻作历史距今已有4600年。现代水稻基因研究表明,东南亚一些岛屿的水稻,极有可能在数千年前经由云南传入,探索稻谷的最早栽培地,云南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贞观年间,云南已掌握稻、麦轮作技术。据樊绰《蛮书》记载,滇池地区“土俗惟业水田……水田每年一熟。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月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樊绰还记载,当时云南(南诏)还用稻米制酒,“酒以稻米为麹”。这表明稻米已有丰足的产量,才可以做酒。当时云南境内的山地稻田耕作技术在全国领先,“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樊绰博览群书,游历广泛,他对云南山地稻田的评价,应该是经过比较而得出的结论。同一时期的《南诏德化碑》也记载:“厄塞流潦,高原为稻黍之田”。明代,据《万历云南通志》记载,当时云南府所属的昆明、富民、宜良等13个县,出产水稻有青芒谷、黑谷、金裹银谷、红皮谷、白鹭谷等18个品种,还有黑嘴糯、虎皮糯、乌糯、白糯、红糯等糯稻品种14个,品种众多,仅从颜色看,有青、黑、金、红、乌、白、虎皮等多种颜色。可以推断,明代包括宜良在内的昆明地区已经种植彩色水稻。有学者认为:“云南不仅是我国梯田种稻的起源地,也是世界梯田种稻最早的地方”(张增祺《滇萃——云南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贡献》,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72页)。

  稻作农耕不仅是一个生产技术体系,也是一个文化传承体系和祭祀信仰体系,还是一种文明类型即“稻作文明”,涉及和影响生产技术、耕作方法、饮食结构、语言文学、人生礼仪、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马蹄湾创意农业示范园的资源禀赋极佳,周围环境和山水田园村庄基本保存自然古朴的风貌,具备了发掘、保存、再现和传承云南古老稻作文化的有利条件,如果经过深入严谨的学术论证和文化构想,在发展农业旅游的同时,可以同步建成“云南传统稻作文化保护传承基地”,通过系统发掘、整理和再现,集纳云南多地域、多民族的稻作文化精华,把云南各民族从备耕到收割、储藏、加工、食用各个阶段传承下来的稻作祭祀仪礼、祈年仪礼、播种插秧仪礼、生长过程仪礼、收获仪礼等进行呈现。可以整合云南各民族的传统稻作文化仪典,如鞭打春牛、摔跤斗牛、祭祀谷神、开秧门、火把照田、新米节、新酒节等,设置水车、水磨、水碓等传统器具,耕作全程使用耕牛、传统农具和传统方法,再现云南古老稻作文化的风貌。可以建设“云南传统稻作文化博物馆”,与现有“后备箱计划”展销中心融合发展,收集和陈列农业文物,现场展示手工制作饵 、糍粑、米酒等技艺和米制品。这些举措,对云南甚至对世界传统稻作文化的保护传承,都有积极意义。

  绿波春浪满前陂 酿成千顷稻花香

  泛舟马蹄河,白鹭低飞,鸭群戏水,柳荫深处飘来笑语。河岸崖壁下有一条古道,溯流徒步可以到达月亮谷。那里峡谷高峻,悬崖飞瀑,龙潭碧溪,古树青藤,山花烂漫,是驴友徒步的胜地。如果从羊场村沿马蹄河溯流而上,可以见到两座古桥——在保功村委会恩脚村,有一座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单孔石桥,俗称马蹄河桥;距此不远的新庄村,则有青龙桥(新庄桥),原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几百年来,马蹄河畔的人们从古桥离乡、归乡。岁岁年年,远行的人们不论走多远,在春耕和秋收的时候必定归来,因为河畔的稻田不仅轮回着他们的劳作和收获,更是他们牵挂的家园。

  进入7月,稻花飘香,田里的谷花鱼和麻鸭已经肥美。近日,马蹄湾创意农业园负责人黄云钢发来视频,“两湾”彩色稻田已进入持续3个月的最佳观赏期,欢迎远方的客人归来,体验这片以农业产业为根,以田园风光为韵,以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为魂的神奇土地的无限乡愁。

  (2022年马蹄湾照片由宜良县阿鲁龙农业旅游公司马蹄湾创意农业园提供)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