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2年 >> 第2期 >> 正文
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创新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9日 11:06:48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 溥德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两个大局,既直面当代中国,又面向当今世界,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破解了系列具有总体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为创新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基于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从“中国梦”—“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个明确),具有原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历史方位论:逻辑起点(新时代—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也是新时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论基础。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挨打”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富了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挨饿”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过程中,还要彻底解决“挨骂”的问题,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中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挨骂”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软实力的问题,还是一个硬实力的问题,不仅涉及综合国力的巨大发展,而且涉及制度体系优越性的建构等问题。

  “两个大局”论(战略全局和世界变局)。如何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即“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国内发展基础,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世界格局的变化。

  “时代课题”论:“三大课题”。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强大政党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的第一条,强调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从党的百年奋斗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容易软弱涣散,什么事也办不成。只有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

  人民中心论。《决议》指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从解决基本需求到解决美好生活需求;从经济增长、先富带后富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

  “两大布局”论(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注重经济建设到注重文化建设、注重政治建设、注重社会建设,最后到注重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大文明建设,原创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国家治理论。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进行改革到用制度全面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从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从破冰突围到全面深化、从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在许多领域实现划时代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总体性重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深刻革命,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了中国法治的方向、立场,对当前做什么进行部署,回答了政法干部建设、队伍保障问题,构成了中国法治目标、路线图。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工作部署;既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发展理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高速增长阶段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总体安全观论。国家安全是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命运共同体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刻把握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着眼解决当今世界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基于历史发展过程的历史贡献

  《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贡献和新发展的定位。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从依据人的发展这一基本标准,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形式论”,即“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式、“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式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人的形态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形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贡献和新发展的历史定位。从解决时代问题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解决的四大问题是:人民生活美好不美好(为人民谋幸福),国家强不强(为民族谋复兴),世界和平不和平(为世界谋和平),党硬不硬(为政党谋强大)。从思想形成的机理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支撑。中华文化是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源头,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的延续和拓展。立足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有益成分的基础上,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并在适应协调过程中发展了二十一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本文选自云南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术专场)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2年第2期《社会主义论坛》“日新论坛”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