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调查研究 >> 正文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用好杨善洲的工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9日 10:33:2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保组轩

  进入2022年,云南新风劲吹。省委、省政府印发《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大力倡导“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是云南近年来涌现出的重大先进典型。杨善洲的工作方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于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中,以优异成绩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推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具有学习借鉴和实践运用价值。

  杨善洲善于吃透政策、找准切口,化整为零推动工作

  项目工作法,就是将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实现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虚为实。

  表现之一:从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的“大任务”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小项目”。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要求首先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1977年至1988年,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先后实施了一大批蓄水工程、引水提灌工程,全面提升了保山防汛抗旱能力,为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建设“滇西粮仓”提供了坚实保障。

  表现之二:从解决人民群众富裕问题的“大任务”到开办企业的“小项目”。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前期,保山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解决当地的发展问题成为排在解决吃饭问题之后的第二项“大任务”,他结合工作实际,聚焦“制糖业、制茶业、制药业、建材业、制革制鞋业”等重点产业,列出每个项目的时限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形成责任链条,按照清单统筹速度、进度、效度。截至1985年底,保山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较1978年翻了1倍多。

  表现之三:从改变家乡生态环境的“大任务”到种植树苗的“小项目”。1988年3月,60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在退休后的第三天,他带领16名职工,雇上18匹骡马,来到大亮山张家坪子“安营扎寨”,并于当天晚上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把林场职工分成宣传动员、整墒、育苗等工作小组,明确各项工作任务,最终用22年完成1900多万棵树、5.64万亩森林的造林任务,让大亮山80个大山头、172个小山头绿意盎然。

  杨善洲善于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一线指挥推动工作

  一线工作法,就是带着问题走入基层、带着思考进入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

  表现之一:坚持融入一线,真正找准问题。杨善洲常说:“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在他担任领导干部的30多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始终保持着“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的本色。他调研都是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蹲点调研,亲自记录调研内容、分析调研材料、协调解决问题。

  表现之二:坚持沉在一线,真正研究问题。杨善洲常说:“只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创造新经验。”1980年,杨善洲详细走访、了解、分析当地群众为什么种植咖啡、种植咖啡有什么好处、怎么种植咖啡、咖啡销往哪里等问题,并作出鼓励群众发展多种经营的决定。当时有同志提醒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杨善洲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并且找到了出路,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什么都只考虑乌纱帽,就绝不是好干部!”随后几年,他带领保山各级干部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表现之三:坚持干在一线,真正解决问题。杨善洲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据杨善洲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他在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基层,真正做到了把办公室搬到生产一线、建设一线、项目一线。

  杨善洲善于开拓创新、实验示范,典型引路推动工作

  典型引路法,就是选择一个样本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示范引领,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表现之一:带头吃螃蟹、开生荒。杨善洲在担任地委主要领导期间,恰逢改革开放大潮,其本人也是一名实打实的“改革派”。为解决当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吃饭问题,他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他每次在外地看到良种都要带回来到自己的实验基地北汉庄搞试验、办样板,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了“三岔九垄”“双龙出海”等种植模式。使北汉庄的水稻亩产在1980年达到543千克、小麦亩产达到310千克,成为保山市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基地。

  表现之二:带头当专家、教方法。在北汉庄水稻、小麦种植经验成功后,杨善洲通过开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等方式,让参会者现场看、现场比、现场学、现场悟,在对标比较中分析差距短板、学习借鉴经验、提升工作水平。在杨善洲的示范带动下,保山的各级领导干部亲自种试验田,变成内行专家、指挥群众生产,让更多新品种、新方法从试验田进入群众的生产生活。

  表现之三:带头找规律、推经验。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到规律层面,形成可问效、可考评、可推广的制度机制,是“典型工作法”的根本目的。1978年至1981年,保山地区的水稻单产连续排名全省第一,获得“滇西粮仓”美誉,总结形成了“三个三”结合长效机制,即:“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点、片、面相结合,领导、技术、群众相结合。”1981年起,杨善洲将“三个三”结合的粮食生产经验做法,推广运用到咖啡、茶叶种植,长毛兔、生猪养殖以及加工制造等领域,带动了保山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学习实践“三个工作法”,就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加强学习、吃透上级政策,深入调研、摸清本地实情,亲自实践,成为行家里手,以工作方法的“量变”,带动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的“质变”。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