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1年 >> 第11期 >> 正文
促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7日 15:15:43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 杨子仪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同时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促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当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发挥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大学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的作用必不可少。为此,必须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高校思政课要对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好引导作用,必须在持续引导大学生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深入认识和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深刻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从而推动大学生自觉树立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需要持续加强的长远过程。因此,思政课应持之以恒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二是在创新思政课上下功夫,多途径多方式实现培育和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思政课教育是培育和增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但仅靠课堂教育还不够。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持续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随时随地推动学生学习、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多角度多渠道引导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解决好思想认知问题,最终实现行动自觉。

  运用好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良好契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思想领悟、认识提高、形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以新时代来说,“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是民族工作成功经验的重要方面之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必须抓住当前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良好契机,运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在大学生中深入、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教育。一是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演讲会。既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植根于5000多年来中华儿女的发展融合与团结奋斗,又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清楚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提高思想认识。二是在党团组织活动中融入和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在学校、年级、班级等各个层次举行的党团组织活动中,以党课团课、学习讨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团员学习各民族历史,分享各民族文化,在提高学习兴趣中,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是注重策划组织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读书活动、辩论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认真阅读学习与中国历史、民族历史相关的图书,特别是重点阅读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辩论,积极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 沈 艳)  

  2021年第11期《社会主义论坛》“工作研究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