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清风起云岭 美名传千古]为官当如陈宏谋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1日 11:20:15  来源: 云南理论网

  

  《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封面

 

  作者 谢建东 王震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陈宏谋(1696~1771年),字汝咨,曾用名弘谋,因避乾隆帝“弘历”之名讳而改名宏谋。临桂(今桂林)人,曾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任云南布政使,是清代在云南任过职且为官清廉又能干事成事的典范。陈宏谋是属于清代中国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世界的,他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18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汉族官员。

  清正廉洁、敢于任事、干事成事的好官

  陈宏谋由科举入仕,先任吏部郎中等职,在朝中历练,后外放任职。雍正十一年(1733年)提拔为云南布政使,乾隆三年(1738年)授直隶天津道,在云南任职不超过6年,在其长达30年的外任履历中并不算长,但相对于其多达12个行省的任职经历,在云南任职的时间还是相对算比较长的。在云南任上,陈宏谋清正廉洁、敢于任事、干事成事。他革弊政、兴实业、修水利、办教育,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和文教事业的发展。

  改革运送粮食政策。据《清史稿》记载,陈宏谋在云南布政使任上,改变了远距离运送粮食劳军的做法,改为“转搬递运”,方便了百姓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另据《培远堂文檄》载,“耗羡归公”政策,雍正二年(1724年)即在全国推行,陈宏谋到任云南时,个别地方还有苛派情况。对此,陈宏谋明令,如有官员不严格执行“耗羡归公”,必定依法严惩。他以务实清廉刚正的作风,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增进了民生福祉。

  发展云南铜业。清代,滇铜非常有名,陈宏谋在云南任上务实推进铜业发展,开采新的铜矿,允许百姓贩卖余铜,不仅增加了铜的产量,也活跃了云南经济。此举,不仅实现滇省原铜的自给,也有效保障了当时全国对铜的需求,因为清朝铜钱是流通货币,云南铜业的发展,为稳定清朝的经济金融作出了贡献。

  大力兴修水利。云南容易春旱夏涝,对于当时以农为本的清朝而言,要发展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保障赋税征缴,兴修水利就特别重要。因此,陈宏谋在云南任职期间尤其重视水利建设,疏浚渠道、加固堤防,新建水利设施,增加库塘蓄水,要求“水无遗泽,地无旷土”。这些措施不仅扩大了灌溉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可耕种土地,为解决农民温饱提供了保障。

  发展教育事业。清代云南属边僻之地,增强边地对中央王朝的认同,教育非常重要。根据《岭南大儒陈宏谋》一书的资料,陈宏谋在云南任职时非常重视教育,筹办义学、制定了《义学条规》,要求各州县都设书院,不分民族一体培养。他自己还捐资给昆明呈贡的52所义学,购买学田作为办学费用。对此,《清史稿》给予高度评价:陈宏谋“在云南,立义学七百余所,教之书”“其后边人及苗民多能读书取科第,宏谋之教也”。

  陈宏谋编辑的《从政遗规》书影

  清代中国的陈宏谋,也是世界的陈宏谋

  为什么说陈宏谋是世界的呢?美国历史学家罗威廉《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认为,18世纪中国的精英阶层,在思想观念层面与西方是并驾齐驱的,陈宏谋就是一个例证。

  根据国内学者王笛对罗威廉该书的总结和评价,在文化领域,陈宏谋关于人和社会的认识,基本观点与启蒙时期欧洲学者相似;在经济领域,陈宏谋支持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原则,将土地等的所有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观念;在政治领域,陈宏谋强调行政的标准化,加强沟通、提高效率,这也是当时欧洲逐渐形成的观念。

  事实上,清朝立国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变得频繁,传教士、商人等的涌入,加深了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东西方之间,精英群体在思想观念上不可能没有共通之处,此前以停滞论解释近代为什么会落后,似乎有以结果推导原因的嫌疑。已故著名清史学者高王凌教授曾有更为大胆的观点,那就是中国早在18世纪就已开始现代化,主要特征是人口的增长、政府的加强、发展工业、农业的多种经营等。

  如果罗威廉、高王凌的观点成立,对近代中国落后原因的分析、以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模式,都可能被颠覆。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历史,意味着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陈宏谋之所以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在他清廉为官、实心任事期间笔耕不辍,对家国天下的思考。这些思考跨越时空和地域,展现出更久远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清朝官员,陈宏谋对今天的启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陈宏谋病逝,享年76岁,“命祀贤良祠,赐祭葬,谥文恭”。这样的待遇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讲,算非常高的了。200多年过去了,陈宏谋的事功是当时当地情境的产物,不可能原样复制。那么,对于陈宏谋这样一个清朝的官员,今天可以向他学习什么呢?

  一是要一世清廉。陈宏谋一生清正廉洁,不仅在云南任职时如此,在其他省份和岗位上也如此,不然也不会被后世尊为清官廉吏的典范。为官之人手握权柄,清廉一时一地容易,清廉一世就比较难。如何才能做到一世清廉?陈宏谋认为就是要心存法戒。他在《在官法戒录》序言中说:“天下之人,无过善、不善之两途。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则不外于法戒之两念……见善者而以为法,见不善者而以为戒也。”照今天的话讲,就是对好的人与事,要去学习效法,而对不好的人与事要引以为戒。

  陈宏谋编辑的《在官法戒录》书影

  二是要干事成事。陈宏谋离开云南后,在全国多省任职,均能根据实际直言上疏,秉持一颗为国为民的公心,这是他干事成事的关键。当下,有的干部抱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的错误态度,当起了太平官,少了当担精神。须知真金不怕火炼,只要自身过硬,何必担忧流言蜚语,况且我们从严执纪的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当官为了什么,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必然会想干事,如果能做到干成事、不出事,这样的干部就是好干部。

  三是要坚持治学。中国古代,学者和官员常兼于一身。《清史稿》载,陈宏谋为官,每到一处,下车伊始,就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世情民情,不断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认为“仕即学也”。对今天为官而言,社会变化和技术迭代都越来越快,要想干事成事更应该加强学习研究。坚持治学包括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要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加强所从事领域的专业学习,也要立足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施政举措。

  四是要放眼世界。陈宏谋所处的时代,对世界眼光要求并不高,他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不仅因为他卓著的政绩和他的清正廉洁,更因为他有关人与社会的思想。这也提醒当今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于云南地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既要有地域意识、国家意识,也要有世界意识、全人类意识。

  从政为官者,如果能在任上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在履职尽责的同时能进行理论思考,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有所建树,形成一点真正有价值的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故曰:为官当如陈宏谋!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