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社新闻研究部主任 耿海军
作者 耿海军 光明日报社新闻研究部主任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关于政治家办报的最新概括,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统筹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牢记职责使命,统筹好“方向”“导向”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用六大方面、48个字对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作出了最集中、最鲜明的概括,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位新闻人,如何牢记、如何践行党赋予的神圣职责使命。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人民的福祉,这是最核心的要求。从事新闻舆论工作,要有定力,不为诱惑所动摇,不为表象所迷惑;明是非、辨善恶,在关键问题上,有亮剑的勇气、有战士的担当。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坚守党性、坚定立场,是本分,是首要要求,也是底线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将“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标准和关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筹好“宣传”“引导”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新闻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在此背景下,一些主流媒体受众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我们必须正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宣传中做好引导,在引导中进行宣传。一是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精神脊梁来强调,这有着极强的针对性。我们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性、主导性、标尺性、长期性,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南针”,成为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影响的“防火墙”,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强化大宣传工作格局,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二是主动设置议题。党的新闻媒体承担着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主流媒体权威声音的责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主动设置议题并使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以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社会共识,凝聚成党和人民事业所需的合力。不敢、不会、不善于设置议题,难以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就难以担负起舆论引导的重任。三是把握时度效。时度效问题看似技术层面,实际和政治层面、大局层面问题密切相关,和整个舆论导向的把握密切相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三、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统筹好“底色”“特色”的关系
党报定位是“底色”,是新闻媒体追求“特色”的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什么抽象的绝对的自由。”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就必然会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占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能天真、不能大意、不能退缩,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做到认识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理念上改革创新,既做先进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又成为净化精神文化环境、引领正确导向的重要力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对新闻媒体突出自身特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新闻媒体要更加精准地定位自身受众,不能都搞成“大而全”“小而全”,千报一面、雷同重复。要通过科学把握“底色”与“特色”的合理张力,让“特色”服从于“底色”,让“底色”彰显“特色”的魅力,在同频共振中壮大自我,实现一个主题多种传播的统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四、深化媒体融合,统筹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关系
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目前,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已经出现,媒体智能化也初现端倪。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几年来,主流媒体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必须看到,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弥补劣势、相得益彰,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面还很不平衡,此消彼长、“两张皮”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在“2·19”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要求。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明确,“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加强新技术浪潮下的前沿探索,催化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真正成为媒体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五、讲好中国故事,统筹好“内宣”“外宣”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19”重要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但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他塑”而非“自塑”。现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上理性客观看待中国的人越来越多,为中国点赞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主流媒体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增强底气、鼓起士气,进一步理顺内宣外宣体制,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和风范。要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更好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要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深入研究,创新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及其背后的中国故事、思想伟力。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敢于发声也善于发声,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以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方式,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而改变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责任编辑 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