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创】理解“历史自信”的五重依据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7日 10:21: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王学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其鲜明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以深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展现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辉煌成就。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并指出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为什么要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郑重提出“历史自信”?惟有历经百年的光阴,方能将这种自信孕育而成,也惟有贯穿百年的求索,方能将这种自信和盘托出,其间蕴含着五重深沉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中华文明深邃的历史精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记录与探究历史是人类理解自身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历史的民族”,具有浓厚深沉的历史意识。

  愈是久远厚重的历史积淀,愈能激发强烈高远的历史意识。中国历史的特质,一来持久,从未断裂;二来变化,流动不居。所以我们历代前贤讨论本国史,都善于在持久中触摸其变化的脉搏,在变化中紧盯其持久的痕迹。因此,西汉史家司马迁撰写巨著《史记》,便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悬结为心中至高之目标。自此历代王朝但凡定鼎中原,都不忘编修前朝之史,二千多年来前后接力,终形成蔚为大观的二十四史。同时中华民族又深切理解“鉴古知今”之要义所在,如北宋名臣司马光发奋沉潜十九载,“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编纂成煌煌巨制《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知中华民族通过进行价值伦理与政治伦理双重书写,给本来单纯时间维度的中国历史赋予了无尽的意义。

  孟子曾言:“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回顾历史,过往的一切都化入典籍、遗迹与记忆之中,有的隐而不彰,有的成为今天的一部分。可以预见的是,今天正在发生的一切,还要继续“化”,融于未来的“历史”与“现实”里面。这个“化”,始终贯穿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其中蕴含的要义,就称之为“神”,也就是历史精神。我们关注历史,除却具体的人、事与制外,更要注重把握历史背后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传统中最为内核的层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创立起,就特别注重对自身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与比较,秉持着文明思维看待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传承与弘扬中国历史精神,这是把握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为何只有中国共产党可以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关键理据。

  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考察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见之盛世承平之际,不若见之危难困厄时,则更显得雄壮慷慨,坚韧有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走向复兴的道路从来都不平坦。从林则徐倡导“开眼看世界”、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再到孙中山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一次次的救国方案无不涂抹着模仿西方、改变传统的底色。历史证明,单纯复制资本主义文明的既有发展模式,并不足以拯救中国于水火。旧的已破,新的未立,一部近代史,中华民族歧路彷徨,失却了曾经拥有的自身历史信心。

  柳暗花明,峰回路转。1921年,中国共产党甫一创立,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的信心,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持续践行初心使命的历程中重新拾回。

  中国共产党身处新的赶考之路的历史阶段

  历史从未远去,且始终照进未来。《决议》指出:“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的一个重大判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伴随世界经济重心的逐步多元,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人类文明的交往模式因之而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势必给我们带来长期的挑战与困难,我们要做好进行持久斗争的准备。

  揆诸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聚焦党情,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四大考验”和“四种风险”依然严峻复杂,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需要时刻提防,反复监管。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须牢记风风雨雨来时路,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才能更深入地明白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从而不断用历史自信提振每位先锋队成员的士气与信心。

  中国共产党积淀下丰富有机宝贵的历史经验

  在现实中发现问题,从历史里追寻答案。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历史精神的最佳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决议》概括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整体:“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至上”是宗旨,“理论创新”是指南,“独立自主”是立场,“中国道路”是方向,“胸怀天下”是格局,“开拓创新”是动力,“敢于斗争”是决心,“统一战线”是法宝,“自我革命”是特质。

  历史经验是历史自信形成与生效的标志与证明。具体而言,立足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善于以党的历史经验观察时势,作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要善于以党的历史经验谋篇布局,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善于从历史经验中增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定力、魄力、能力;要善于以党的历史经验修德补钙,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内生出高度敏感强烈的历史自觉

  在深沉历史精神滋养下,中国共产党及时自我反省,善于积极总结经验,在危机中抓先机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避免盲目性、自发性和被动性,这恰恰说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敏感强烈的历史自觉,这是养成历史自信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是一种久经锤炼的自觉。回望百年,我们党什么样的困难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挑战没有遇到过?我们几度遭遇山重水复,几度实现绝处逢生,在人民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正是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我们党的历史自觉愈益强大和成熟起来。

  中国共产党于百年历程中内生的历史自觉,又是继往开来、持续奋斗的法宝。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历史自觉在其中的作用必不可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主题,并提出历史自信这一重要论断,可谓恰逢其时。中华文明的历史精神是其源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其动力,新的赶考之路是其境遇,宝贵历史经验是其标志,高度历史自觉是其特质。因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就要从历史维度和自信高度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