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1年 >> 第5期 >> 正文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1日 19:44:54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作者 何强宇 云南省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十四五”新发展时期,云南省临沧市文化旅游战线将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顺应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精神大提振、作风大转变,遵循“精准定位,科学规划,项目引领”原则,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为实现临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持续开展文化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围绕中央、省、市对2021年文化旅游工作及“十四五”时期、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结合实际,高质量完成临沧“1+7”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确保工作部署方向明、任务清、责任实,为“十四五”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公共文化国家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优化县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供给目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生产和供给。到2035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指导标准和省、市实施标准要求。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35年,实现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博物馆建设“多点开花”;基层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有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重大文旅惠民项目的统筹整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多元互补。加快“互联网+”工程建设,创建“按需点单”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立“县建总站、乡建分站、村建基点”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网络工作机制,以“线上预约+线下配送”的方式向基层群众提供综合文化服务。大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到2025年,县级公共文化机构具备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多种模式,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或捐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资助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鼓励经营性文化设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文化服务。

  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施“一员三能”提升工程,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内容纳入党校教育、干部培训的教学体系,加大与文化艺术高校及传媒类院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分级、分类、分批对基层文化队伍开展培训。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发挥其在传统文化传承、手工技艺培训、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开展农村文化艺术、民族民间文化、文物保护管理等乡土文化技能培训与推广。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开展政府购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益文化岗位,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智力保障。

  大力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下转第41页)(上接第36页)深入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依托“文化下乡”“大篷车千乡万里送戏行”“群星奖”“彩云奖”巡演等活动,打造一批文化帮扶公益品牌,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大篷车等惠民演出,提高群众艺术鉴赏水平。引导社会资源向基层聚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帮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格局。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快推进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行动,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强化文物安全监管责任,完善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和市级综合考评制度,推动《临沧市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任务分工方案》及任务清单的出台和落实。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开发,发展特色手工艺品、传统文化展示表演和乡村文化旅游,促使在保护传承中转化成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储备,深入实施考古调查和发掘,严格执法办理文物违法案件。加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做好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持续打造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文旅产业带动优势,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利用“农民(居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平台,培养文化素质高和实用技术强的新型农民。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力度,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实施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工坊建设,增强传统技艺传承、实践能力。做足“生态”“茶旅”文章,加快佤山凤城旅游城市综合体、推进翁丁景区重建工作,将翁丁佤族原始部落民族文化村建设成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承村。把冰岛古茶镇、昔归茶小镇等知名茶区旅游打造成为临沧乡村旅游的核心区。依托特色产业做好沧源巨龙竹、班幸独树成林、镇康坚果庄园和凤庆、双江茶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园。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围绕“三张牌”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高标准编制好《临沧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争取一批旅游项目进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盘子和文旅重大建设项目库。将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与美丽县城、美丽公路、沿边小康村、鲜花盛开的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加大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力度,加快乡村旅游商品开发,进一步丰富旅游商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打造临沧美食,持续办好美食节活动,打好“绿色食品牌”;持续办好“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短视频征集推广活动;依托“南博会”“文博会”“旅交会”等平台,大力开展临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举办好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澜沧江啤酒狂欢节、“天下茶尊”茶叶节、佤山风情美食节等独具临沧特色的节庆活动,拓展影视明星担任“名誉村长”范围,放大明星代言宣传效应,推动临沧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着力把临沧建成最美丽的地方、健康生活目的地、中国面向印度洋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和国际知名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 余国鹏)  

  2021年第5期《社会主义论坛》“十四五”话开局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