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正权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会指出:“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全会系统总结的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下来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中,第三个条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克服困难、走向胜利和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所在。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同时还是一部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成功密码,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理论创新史。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定是一个在思想理论上不断创新创造的党,必定是一个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的党。只有始终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关键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刻也离不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指导。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近代以后中国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成为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断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入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的新时代、伟大的新实践呼唤着伟大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充分吸收党百年奋斗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运用好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如此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