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原创】云岭论坛:唤醒文物离不开科技赋能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3日 09:55:03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胡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并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文物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载体与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价值。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能力水平和综合效果。《“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出台,是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首次从部门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其把科技创新摆在显著位置,着力通过科技赋能、智慧助力,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蓬勃发展。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损毁将难以恢复,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保护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性要求,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积极把科技创新成果引进文物保护领域,在文物管理、文物修复、文物展示等方面都已有不少新技术应用其中。比如可以利用高清影像获取等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与管理,实现永久性保存,为文物研究、利用等提供原始数据;可以利用高光谱成像仪等高科技设备,对文物质地结构等进行无损检测分析,更深层次挖掘文物本体价值;可以借助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为文物修复提供有力支持,最大程序恢复文物本来面貌。在科技赋能下,文物保护能力不断增强。

  科技手段可以给文物保护带来巨大帮助,各地各部门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倾斜、加大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用”融合等措施,在文物科技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加强应用。

  文物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滋养人们精神文化世界的宝贵养料,要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利用5G、3D、AR、VR、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为文物展陈打造更多新样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大文博机构纷纷推出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手段,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从多维度展示绚丽多姿的文物风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文博机构的智慧化、数字化改造也在加快脚步,具有更强沉浸感、更多体验性的文物展示项目不断涌现,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承载的历史、蕴含的精神进行更深度的挖掘阐释,将文物利用推上新的水平。

  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就是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留存下来、生动起来,为全社会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真正把科技创新规划落到实处,用心用情守护好一件件珍贵文物,更好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让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传承不息。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