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科动态 >> 正文
【原创】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云南省社科联生态文明主题学术沙龙活动综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4日 16:13:38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云南理论网记者 易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主旨讲话精神,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10月28日举办“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

  省社科联副主席王建华、省林科院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马建忠、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肖锐、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未、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张志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教授角媛梅、云南农业大学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文全、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蓝增全到场进行了研讨交流,提出精彩观点。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更加凸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包含着对中国生态变革之路的思索,也蕴含着对未来人类新型文明形态的畅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为此,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同步进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处理好标和本的关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决整治生态环境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处理好远和近的关系,要着眼长远,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生态文明实事”。

  发挥高校和智库作用

  云南省高校和智库应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使命担当,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与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求,聚焦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双碳”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部署重点任务,取得重要理论突破,把学术研究转化为智库成果,具体措施包括:着力推进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治理研究,参与澜湄流域合作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的跨境水生态安全建设及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等关键问题研究;在云南省重要植物资源清查基础上开展保护利用研究,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保护、重要物种保育,外来有害物种防控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构建等工作;针对云南省基础薄弱的草牧业,研发优质高效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关键技术;加强亚洲象等“旗舰物种”的行为学、保护策略、危机干预等深入研究,积极推动和参与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

  做强“小而精”的绿色产业

  云南大部分地方存在生物多样性功能非常全面的区域,比如哈尼梯田,虽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但它不仅只具有粮食供给功能,同时也具有文化价值和生态调节功能,应加大这些区域的保护和整合力度,建议把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突出的景观区列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中,并且成为未来云南国家公园或国际和平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方面要推动生态功能的保护或恢复工作,同时要发挥以绿色产业为基础的支撑作用,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云南省许多地区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依靠绿色农业产业推动经济将更具有现实意义。云南省广大山区污染较少,有发展有机绿色产业的优良生产环境,加上许多绿色农业产业的投入少、技术壁垒低,容易让农户模仿学习并扩大生态效益。由于云南耕地较少而且呈“碎片化”,绿色农业产业难以走规模化道路,做到“小而精”较为适宜。目前云南许多地区的绿色产业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市场并不小。比如云南的茶,多是在小区域种植,通俗的说叫“山头茶”,各具特色,各地的产茶区整合起来便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产业。另外,云南有的地区正在参与筹建国家公园或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不能进行产业开发,需要各地协调保护生态系统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怎样通过绿色发展带动小农户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怎样为筑牢西南生态屏障而实施生态补偿?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研究。

  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作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家学者,应有主人翁意识,多在教学、科研、咨政上下功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专题调研,在各类宣讲论坛、研讨会等平台上发出声音,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建设培养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生态环境基础专业知识技能、生态文明素养。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带头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者、实践者、传播者,为谱写好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新篇章、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苏宇箫)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