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理轩学习小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云理轩学习小组 >> 正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09:58:22  来源: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执笔: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永临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深悟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而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教师必须真懂、真信、真用。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论坛讲座等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学习,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史的整体厚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实践的整体广度上,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自己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牢牢把握坚持为社会主义办学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做到知行合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真正做到政治强,情怀深,自律严,人格正,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的引路人。

  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要让学生把所学内容搞清搞透,教师必须自己先把理论问题搞清楚,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用各种科学知识把自己更好武装起来,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讲清楚。当代青年是在开放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是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中正逐步走向成熟的,思政课教师只有视野开阔,才能了解世界动态、了解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形式多样的信息、困惑,从而为学生释疑解惑,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有广深的历史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深入研究和深度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深化思考和研究,结合世情、国情、省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并在贯彻落实中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三、增强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和细化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阐释现实意义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奋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如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人民正是弘扬了这些精神,才取得了中国现有的伟大的成就。精神不是高高挂在墙上,不是只写在本子里,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思政课教师要在党和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要在研究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倾听学生在精神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需求、期待及人生困惑,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因事而化,因势利导,把这些精神与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作结合,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阐释其现实意义,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和细化到学生具体的生活学习之价值观中,提升课程的亲和力,让自己的课程不仅“有高度”,还要“有生活,有温度,接地气”。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让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继承和发扬。

  四、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思政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更重要的怎么学?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面对国际的严峻形势,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各种思潮混杂的环境下,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历史唯物观和方法论,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时,学会全面地、联系地、辩证发展的来看待,分析、研究问题,增加学生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非常重要。什么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毛泽东曾经在如何研究党史中说过,根本的方法就是马、恩、列、斯。除此之外,另外一个方法通俗地讲“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因此,要改变以往灌输型教学向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为主,秉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理念,摸清学生的社会关注点、思想困惑点和理论渴求点,有的放矢地备课、讲授。在教学中对历史和现实中重要事件、重要人物,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下做分析,通过“古今”“中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比较中理解,提升学生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好地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理解中国、认同中国、振兴中国”,到增强“四个自信”,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五、不断改革创新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是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中国各地都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思政课生动的教材,丰富课程内容。不仅要讲好中国的故事,还要把地方的红色历史故事融入到课程之中,用身边的故事、英雄人物引导学生去思考理想、责任、人生和信念。实践是思想之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要创新话语体系,立足中国实践,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程,让这些理论生动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利于思政课的内容创新,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实地到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改革成就的实践基地去感受,通过实景、实物、实事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教学中,注重鼓励、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国家所需相结合,与地方特色产业实际相结合,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发挥各专业优势,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担当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重任。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