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科动态 >> 正文
【原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社科沙龙综述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2日 17:30: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云南理论网记者 易晖

  为全面贯彻落实今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民族学会于9月8日共同举办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为主题的社科沙龙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专家有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李晓燕、云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李若冰、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王建华、云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赵志彬、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家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丹、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刘永刚、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庚伦、云南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段金生、云南大学云南民族研究院博士叶黑龙等,大家围绕主题交流分享理论心得和实践经验。 

  正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19年9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共同”理念,即“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今年8月27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须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整体性、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性、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各民族共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整体性,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有的四个基本维度。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精神相互凝聚、不断融汇、共同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精神,成为维系各民族团结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精神纽带。近代以来,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亡之际,中华各民族儿女共抗外敌、同赴沙场,留下了无数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各民族千百年来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抵御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进一步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作为一个全新的时代教育命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共同”理念的深入诠释为核心,指导全国各民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整体性。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

 

  讲好共同体中的云南故事

  沙龙上,专家们特别提到,云南应结合自身省情实际,不断夯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事业全面深入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讲好共同体中的云南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接上地气、关联历史,更有地方感、故事感、氛围感、纵深感。

  在云岭大地上,无论是极边之境,还是滇中腹地,随处可见“心向北京,拥护核心”“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醒目标语,这是云南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是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写照,更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呈现。

  云南26个世居民族长期以来都能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交往实践中也存在丰富的叙事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派出的民族工作队前往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深山密林寻找散居的拉祜族同胞时,得到了周边的瑶族和苗族少数民族同胞的向导帮助,瑶族姑娘三妹劝说拉祜同胞与解放军相见,使他们快速接纳并信任了相对陌生的政府工作队。

  1950年底,当时的云南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召开,决定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到底的决心。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按佤族的习惯盟誓立碑。碑文誓词为:“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航线,并切断了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的修建迫在眉睫,否则国际援助运不进来,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加快进度,云南进行了全省动员,沿途各县的各族百姓纷纷带着干粮扛着铺盖涌到了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筑路工作中,其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由于缺乏机械化设备,他们只能靠肩扛人拉,用原始的工具一点点地开凿平整道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万云南各族百姓仅用8个月就修通了959.4公里的滇缅公路,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

  这些丰富鲜活的故事迄今仍在广为流传,成为边疆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历史见证,也表明各民族共同体是由祖国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长期守望相助,不断交流、持续融合而缔造的实践产物。

  祖国强大边民富裕是最大的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就是“国家意识”。班洪抗英、佤山抗日、佤山解放、中缅划界及班洪、班老的回归,都充分体现了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情怀,也充分体现了阿佤人民的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和国门意识。在保卫国土的目标下,各民族团结一致,这不仅是佤族内部的团结、边疆各民族的团结,也是云南各民族、中国各民族的团结。“班洪事件”和中缅勘界中,佤族民众表达出来的爱国情感,不仅团结了内部,也教育了全国人民,这是云南近代史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要继续发扬爱党爱国的精神。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因素,西盟佤族自治县曾是一个“富裕程度”全国倒数、交通条件极差、教育水平极为落后、群众增收致富极度困难的“直过民族”贫困县。2019年底,沧源佤族自治县67个贫困村、4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些村寨老支书长期生活、工作在边境基层一线,见证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阿佤人民告别原始社会生活、整族摆脱贫困、实现第二次“千年跨越”的伟大成就。正是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使他们萌生了给总书记写信汇报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和他们的幸福生活的想法,也充分说明了佤族是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民族。从中可见,祖国强大、边民富裕,是最大的向心力,是让各族群众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奋斗目标中的动力源泉。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中深刻指出:“你们都是老支书,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沧源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实践证明,边境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取得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不会自然增进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党的光辉照边疆”和“边疆人民心向党”的良性互动。因此,云南在大力推进边境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即“党的光辉照边疆”的同时,民族工作也要在推动“边疆人民心向党”上做更多努力。

  未来民族工作的路径是:加强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疆稳定与繁荣发展。我省各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发展高质高效、乡村建设宜居宜业、民众生活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责任编辑 吴清泉)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