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伟 红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邦之兴,由得人也”。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而政德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以“走心”的政德教育来推动崇德入心、力行见效,进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在新发展格局中把握大势、赢得主动,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的根本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要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激活党员干部崇德力行的内生动力,争做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好干部。
以理服人,领略政德理论魅力
科学理论是指路明灯。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长期的奋斗中,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学史崇德所崇尚之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所蕴含的大德、公德和私德,归纳起来就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备的政德观。开足开好马克思主义经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年党史等专题研习课,用清新鲜活的语言来讲清楚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科学性、真理性,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一以贯之的主题、系统的内容体系、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和严整的思维逻辑体系”,将高度凝练的理论化无形为有形,让严肃的理论既有高度也有温度,进而激发党员干部探究理论魅力的动力,深刻体悟科学理论的魅力与价值,增强锻炼党性和锤炼政治品德的思想自觉。
以情育人,增进政德情感认同
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的本源性、根基性问题。崇德力行本身就是一个政德教育过程,能否入脑入心,关键在于教育本身是否走心和动人。要把政德教育植根于情感体系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引导党员干部升华政德认知,从感性的共鸣走向理性的认同,进而统领情感认同,内塑政治人格。最能触动党员干部内心深处情感的教育方式,不是单纯的说理性宣传教育,而是道德行动的示范性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扎根大亮山,为百姓造一片绿洲的杨善洲;到独龙之子,扶贫“老县长”的高德荣;再到点亮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一位位坚守信仰、对党忠诚、奉献在前、吃苦在前的感人楷模,让党员干部为之动容、为之动情,立志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做事。
以信立人,涵养坚强政德意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党员干部要做到崇德力行,自觉从党的光辉历史、红色基因中坚定价值追求,坚决抵制诱惑,守住政德底线,离不开坚定政治信仰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和锻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云南这片写满光荣历史的红色热土上,有灿若星辰的革命先辈,有星罗棋布的革命胜迹,有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更有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要全面激活云南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设“行走课堂”,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考察扎西会议纪念馆、金沙江皎平渡口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等革命遗址,并以新形式、新媒介、新语言,生动鲜活地讲好“红色故事”,擦亮云南“红色底色”,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用理想信念立根固本。
以行带人,崇尚政德开创未来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藏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引导党员干部在锤炼党性、崇尚政德上力行,将政德视为从政理政的“定盘星”、廉洁自律的“压舱石”、立言立行立功的“指南针”,永葆党性的“大德底色”,涵养为民的“公德底蕴”,恪守修身的“私德底线”,在处理公私关系时,做到先公后私、大公无私、一心为公。要引导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带着感情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公平公正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在广大群众心中树起常修为政之德的干部形象。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敢于担当、推动发展上力行,更加自觉地以优良的政德修养、过硬的能力本领、敢为人先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云南新实践中奋勇争先、干出实绩,在走出高质量发展的“云南路径”上守正创新、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