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原创】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9日 09:50:58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革命理想主义的“诗”“史”情怀

  

毛泽东《七律·长征》手迹

  作者 赵德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我们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成就卓越。他创作的许多诗词,与党的历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相关。其中《七律·长征》的“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诗句,是对红军长征过云南的史诗性表达和艺术性记录,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品质和革命的英雄主义豪情,它使金沙江、乌蒙山名满天下,也使云南山河与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紧密相连,使之成为红军长征过云南的重要遗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去品读和感悟毛泽东诗词中“史”之内容,可以有助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党的历史,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邓小平题写书名的《毛泽东诗词选》精装版书封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的诗词是充满理想的诗词、充满斗争的诗词、充满革命的诗词,抒理想、说斗争、讲革命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1925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借故乡湘江之景致,发出“谁主沉浮”之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既是历史之问、政治之问,更是初心之问、使命之问。这一“怅”一“问”,“怅”的是在探索思考中深感忧虑的中国现状问题,“问”的是面对迷惘辽阔的大地、广漠无垠的宇宙,中国的命运由谁来主宰、中国工农运动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的问题。

  毛泽东在而后所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于1926年,这一词一文,情理互渗,贯通一气,其思其忧充分表现出青年毛泽东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和远大理想,其境界和格局非常的恢宏壮阔,同时也是对大革命时期中国现状的生动写照。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手迹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沁园春·长沙》发表11年后,毛泽东又于1936年创作了同一词牌的作品《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作品以宏阔意境、畅快文笔,展现了作者胸怀之广大、气势之磅礴,古今罕见。其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俨然是对《沁园春·长沙》一“怅”一“问”给出的明确而响亮的回答!

  从创作《沁园春·长沙》到《沁园春·雪》发表,党的历史在曲折艰难中展示出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八七”会议,到霹雳一声暴动的秋收起义,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和闽西的斗争,到红色摇篮瑞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作的最初实验,到红军长征纵横11个省的生死考验胜利到达陕北,面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兴起,制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策略,毛泽东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明确回答了“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这个“谁”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谁”就是无产阶级,这个“谁”就是中国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读罢《沁园春·雪》这首诗词,我们很自然联想到长征一结束,毛泽东在其著名讲话《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用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过的这段话:“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毛泽东的这篇讲话,既是一篇神采飞扬、掷地有声的雄文,更像是一首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的诗篇。在毛泽东笔下,“诗”与“史”交融一体,“情”与“理”交相辉映,展现出史诗气韵。

  独有英雄驱虎豹

  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充满革命情怀、革命理想、革命内容、革命精神,这样的句子俯拾皆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鲲鹏展翅,九万里”(《念奴娇·鸟儿问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冬云》)……

  以上这些诗句,表达了毛泽东在种种困难面前镇定自若、信心百倍、理想不渝、昂扬奋发的精神意志。饱含激情抒写理想、斗争、革命,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点,即便在诸如《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蝶恋花·答李淑一》《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等具有婉约色彩的诗词中,也充满着理想、革命、斗争的精神和内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前夜,毛泽东发表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毛泽东对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诗化语言中饱含着马克思主义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彻底完成创立全国人民政权的伟大事业,才不违背人民的利益、意志、豪情和愿望,才不违背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不断变革和不断革命的规律。

  这首作品,格调宏阔、气势磅礴,使《沁园春·雪》中的历史答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了更加具体的答案,那就是:建立新中国,建立人民的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个“人间正道”,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答卷。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人间正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人间正道是沧桑”包含了“勇于自我革命”的思想,也是对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探索和思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作者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