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专家智库 >> 正文
【原创】王传发:努力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10:02: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王传发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等作出决策部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为共筑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12项重点任务之一,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六大主要目标之一,对未来5年乃至15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谋划。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集中体现,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全面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努力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谱写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篇章。

  一、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完善生态文明体系的重大举措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有效探索和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体制机制瓶颈约束亟待突破,迫切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相结合开展改革创新试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发展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模式。国家设立统一规范的生态文明试验区,是要通过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生态文明试验区要突出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难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夫,为其他地区探索改革的路子。通过试验区集中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形成若干可操作、有实效的生态文明制度成果,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根据改革举措落实情况和试验任务需要,适时选择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验区建设。在综合考虑各地生态环境基础、现有生态文明改革实践基础、区域差异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等因素后,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作为首批试验区,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和加速推进阶段。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海南省也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四个试验区针对不同的内容展开创新试验,充分体现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平台的定位和作用。

  二、云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宝库、重要的碳库,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并强调一定要珍惜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要求我们“大家头脑一定要清醒”,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决不能急近利,因小失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护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总书记话语恳切、情深意长,既肯定了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又对云南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云南努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对云南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2014年7月,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云南省和青海省5省及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州、市、县共57地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云南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后,重点探索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河湖水域岸线管控制度。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云南省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评估和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全国率先推行河长制等方面已基本成熟定型。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建立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市)、县(区)及村(镇)创建申报管理规定和指标体系。全省全面开展国家、省和州(市)级多层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开展了生态创建工作;国家级示范创建层面上,累计建成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省级示范创建层面上,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和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获得省人民政府命名。2020年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创建比例达到50%以上、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创建比例达到80%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三、制定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案和申报计划

  云南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必然结果,对展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彰显云南独特的生态地位,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谋划、准确定位。我们要深刻把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导向和建设重点,紧密结合省情实际,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生态地位、边疆区位等优势,明确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定位。从国务院批复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4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案的情况看,各具重点和特点。我们既要借鉴4个省的成和先进经验,又要避免同质化,按照差异化选择和特色化定位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和申报计划。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一方面,云南具有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的资源优势,以及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深厚流长的文化优势,还有“云南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积累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中国最美丽省份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三张牌”的成果与经验。根据这些优势、扎实的工作基础和突出的建设成果,云南可以谋划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区作为申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有力支撑。诸如,规划建设西南生态屏障实践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样板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民族生态文化创新区、最美丽省份建设先行区、绿色经济发展创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生态建设国际合作先导区等。

  注重融合、集聚成果。要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机融入国家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打造中,避免工作分列、精力分散的现象;要把现有的建设成果汇聚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中,形成相融相成、彼此促进、各计其、成果聚集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系统和大格局,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经验”。

  完善机制、强化落实。组织制定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申报建设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市县齐抓、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团队力量,合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申报工作。强化组织、政策、资金、人员等保障,制订科学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把申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

  加强汇报、争取支持。云南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奠定了厚实基础,申报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既要制定建设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又要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同时还应在全国两会上由云南代表团和政协委员分别以建议和提案提请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给予支持,多方努力,形成合力。

  进入新阶段,站在新起点,云南要深刻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努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谱写好生态事业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 苏宇箫)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