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专家智库 >> 正文
【原创】阮金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10:02: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作者 阮金纯 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转化,也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认识和把握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不仅要从实践层面来认识,还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来深化认识。全会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集中回答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双重奏的过程,只有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紧密联系的维度,才能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要实践意义。

  一、作出了一个具有根本保证意义的重要政治论断

  全会在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作出一个重要论断: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这个重要论断,把核心的领航作用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结合起来,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深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逻辑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原因在于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同时也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们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大船能否继续劈波斩浪,坚定前行,核心的舵手作用,党的领导的主心骨作用,人民团结一致的主体作用毫无疑问都是决定性因素。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这一重要判断,对于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进一步促进党心和民心相通,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二、强化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十分注重处理好先富带后富的关系,始终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含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力地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向共同富裕迈进。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内涵之一。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判断我国的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判断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分析了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全会明确,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意味着共同富裕不只是一个目标导向,而是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针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全会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再分配机制、提升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这表明我们党更为理性、更为现实地认识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及其紧迫性和渐进性,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推进。

  三、丰富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

  五中全会继续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连续性。同时又立足新时代,根据新的阶段性特征,赋予了各方面建设的新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发展,再到全面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最后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回看这一历程,每一次历史演变都是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相互作用的飞跃与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呈现了鲜明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

  长期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由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长期性决定的。长期性必然与阶段性相联系,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新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和丰富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经济发展围绕质量和效益布局,新的内容主要有发挥增长潜力、强大国内市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固农业基础、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等;政治建设聚焦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标,突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国家行政体系、政府作用、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性的内容和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保障发展安全等现实性内容;文化建设聚焦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标,突出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凝聚力等内容;社会建设直接提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这一显著标志,体现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重点放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重点方面。这些内容既体现了连续性,又反映了新时代的新要求。

  四、发展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党的十九大把“四个全面”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适时发展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把第一个“全面”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为什么十九届五中全会会有新的表述呢?这是源于实践的变化和理论的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党中央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明年上半年党中央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因此,这个新的表述,意味着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四个全面”的新表述,合乎历史和理论逻辑,不仅是理论内涵的发展,而且彰显了长期的指导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更宏大、更长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与其他三个“全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是一个管长远、管全局、管战略的思想体系,确立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五、提出了创新举措引领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制定五年计划或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的战略全局,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提出了许多创新性举措。

  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一系列重大问题。

  新任务、新目标需要新举措来完成和实现。《建议》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例如,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统筹发展与安全等等,都体现了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性特征。这些战略性、创新性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中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 吴清泉)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