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汇文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滇云理论汇 >> 理论汇文稿 >> 正文
【原创】欧阳英: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9日 18:06:00  来源: 云南理论网

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学习艾思奇同志,努力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积极践行者

  作者:欧阳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2020年1月19日下午,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腾冲和顺古镇的艾思奇纪念馆,看展品,听介绍,详细了解艾思奇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作出的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这就是艾思奇同志给我们的启示。

  要成为学者、战士、真诚的人

  毛泽东同志曾为艾思奇同志题字:“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这三点既是艾思奇同志个人优秀品格的写照,也为我们后学者做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标准。

  艾思奇同志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史上重要的先行者,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中的重要表率意义,不仅对于与他同时代的学者们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启发了学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物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对我们这些后学者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大众哲学》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当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意义深远的。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艾思奇同志在谈及《大众哲学》写作时强调:“这种通俗的体裁还没有人尝试过,甚至是没有人屑于尝试。”由此可见,撰写《大众哲学》不仅是智慧的体现,也是勇气的体现。1934年,年仅24年的艾思奇同志便开始撰写并最终出版《大众哲学》,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史上的先行者与代表性人物。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史上,艾思奇同志是一位绕不开的重要人物,是后学者必须认真学习的榜样性人物。

  首先,要想做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就要成为一位“学者”,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因此,要想做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工作,就必须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成为一位有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学者”。如果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掌握上略知皮毛或一知半解,是难以真正做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的。

  其次,要拥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者的“战士”的精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战士”的精神,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深入人心。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行动的重要性。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入地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是需要积极行动起来的“战士”的精神的。只有具有积极行动起来的“战士”的精神,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才能真正去深入地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众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做到“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而不是做一些流于形式的形式主义或官僚主义之类的花拳绣腿式的“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这对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防范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一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缺乏“战士”的精神,就会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是真正当做问题来加以对待与解决,就会搞一些“花拳绣腿、繁文缛节、表面文章”式的“大众化”,由此就无法真正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甚至可能还会引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

  第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像艾思奇同志那样做一个“真诚的人”。这就是说,需要我们以真诚的态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打动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思想认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精神实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真诚的态度”一方面表现为使用的语言能否真正做到“通俗易懂”,打动人心;另一方面表现为能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人们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正因为做到了这两点,体现了真诚的态度,也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用“真诚的人”来高度地评价艾思奇同志。

  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是科学认识与价值认识的统一,是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高度评价了艾思奇同志的重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化与大众化、通俗化紧密相连,从而使人们对于大众化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本土化了的或者说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获得了具有中国风格或民族特点的新形态,而且还融入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化发展可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人民观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内容,任何脱离“人民观念”的大众化发展都是不可取的。

  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化发展。《大众哲学》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土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虽然《大众哲学》的主要导向是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看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化发展的雏形。因此,《大众哲学》在此体现出大众化与本土化密切相关的一体两面。

  “问题意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当代中国与艾思奇同志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为此,应当注重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实际,运用艾思奇同志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思路,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正在呈现出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由以往倚重体系意识,转向更加重视或突显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化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体系意识关注诠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述中的理论体系或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这种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研究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体系”的研究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研究的全部内容。在当代,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并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与回答的问题,由此,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与应对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强调“问题意识”的建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重要体现。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矛盾是问题存在的根源。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因此,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与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主动,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都是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提出的,是问题中的思想,思想中蕴含着“问题”,“问题”中呈现出思想。

  二是由过去偏重科学认识转向科学认识与价值认识的统一。以往人们较多地关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这种认识的片面性正在被克服。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含了揭示社会发展本质及规律的科学内涵,又具有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追求人类解放、建立美好社会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人文关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正在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要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基本理念的哲学基础。

  责任编辑 郭笑笙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