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工科”为引擎
积极发掘课程思政增长点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应对未来挑战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是世界高等工程教育的时代命题。新工科建设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也是“主战场”。课程思政是新工科建设的灵魂和统帅,天津大学的新工科建设提出以立德树人统领培养全过程,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融合新文理教育与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教育。以新工科建设为引擎,探索“新工科+课程思政”新的增长点,是天津大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
要做有灵魂的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更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来实现“有灵魂的工程教育”。一是以激发工科生的历史使命感为方向。新工科教育本身就是适应时代变革的教育改革,因此我们要培养的也是更多能够应对变革的未来领军人才,要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情怀,培养学生的远见卓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学生应对新变化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二是以工程伦理教学为抓手。将科技史教育融入工学类专业课程,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中可能涉及到的责任、价值与法治等问题,增强未来工程师的社会担当。三是以“国之重器”科技成就案例为联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贯通。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引领未来的行业领军者和变革者。课程思政的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能否培养学生具备胜任未来挑战的关键核心素养和价值观。
以新工科平台促推“三全育人”。第一,新工科建设为课程思政带来新的机遇。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打破原有的院系设置壁垒,面向未来人才培养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平台,要求各学院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国家级的项目,进行有使命的学习和有组织的实践;引入企业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走进“社会的课堂”,通过企业实践了解我国技术发展现状与需求,增强自身投身国家建设的责任感。
第二,开放融合的培养平台要求课程思政组织更具协同性。各个平台的课程设计需要多学科协同进行,对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更需要多学科统筹,让课程思政更有针对性。例如,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智慧城市平台等的课程思政建设,除了要讲好科学精神、讲好人工智能的国家发展战略,也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责任及法治等问题。
第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突出“学”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课程相关思想道德、社会热点等思政元素,以探索性、问题导向的学习,引导其独立思考、充分表达、积极沟通,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性难题,勇于提出和交流想法。
第四,要运用好新技术新手段。新工科教育更加注重情境式教育和实践教育。将课堂转移到实验室、设计室和工程实践场所,让学生围绕现实情境和“真问题”来学习;同时,将移动技术、混合现实等新手段也应用到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