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 杨俊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概括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际竞争格局和国家发展大势,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并强调,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立足时代、把握大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
建国70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4亿人口中有八成是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1.6年,全国仅有高等学校20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0.26%。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培养了两亿七千万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类人才,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3.6年,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高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的学科数从279个增加到了893个,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从91所增加到219所。我国高等教育从扩招提质到全面内涵发展,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云南高等教育也取得了极大进步,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但整体上还处于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过渡阶段。云南省高等教育从有统计以来的1983年100个适龄青年中1个能上大学,发展到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6.05%。然而,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云南高等教育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存在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优质资源少,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正是基于这样的国情省情,在“十四五”期间,云南高等院校必须克服困难、加倍努力,找准定位、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整体提升高等教育水平,闯出自己的发展路子,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
二、化危为机、辩证思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推进云南高等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哲学意义上,‘难’是在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键在于攻坚克难、实现自身的跨越。“十四五”期间,云南高等教育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统筹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要求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局面。
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云南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实现云南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关键在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应当深化创新理念,释放高校发展活力;深化协调理念,挖掘高校发展潜力;深化绿色理念,着力转变高校发展方式以获得可持续发展;深化开放理念,优化教育发展格局;深化共享理念,普惠教育发展成果。目前云南省高校要解决好如何把科技和人才融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问题,才能完成创新驱动的动力建构。因此,云南省有科研、技术优势的高校应积极主动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
二是统筹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要求,着力重塑云南高等教育空间布局。高质量发展云南高等教育,应当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建设起点、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要纽带,在更高层次上优化云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云南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云南高校应当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有特色的教育合作交流,加快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文交流基地。近年来,部分云南高校着力推进以南亚东南亚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区域性国际化发展,全面增强外向型辐射发展,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取得重要成果。然而,值得特别重视的是,这些高校仅是云南省高校中的少数。云南省有12所直接位居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交互边境区域的沿边高校,虽然区位优势明显,目前总体上基础薄弱、综合水平不高、辐射能力有限,这些沿边高校应当主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增强责任意识,着重建设文化辐射能力、精神守土能力,为云南高等教育的开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找准方向、兴学强国,擘画云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奋进新篇章
“十四五”期间,云南高等教育应找准方向、分层发展、分层治理,以服务面向精准化、体制机制灵活化为突破口,丰富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内涵与功能,构建经济区域中心、科技区域中心和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服务面向精准化需要云南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发展为支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云南转型高校应当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培育壮大能服务八大重点产业、打好“三张牌”的人才队伍,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支持,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研究院、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和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
二是体制机制灵活化是云南高等教育分层治理、分层发展的逻辑必然。云南高校应主动完成从传统的计划管理向现代的教育治理转型。“自主型”治理模式的研究型大学深化改革的核心在于建构实体性“学术主导”、“行政服务”的内部治理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均衡型”治理模式的一般性综合大学应当协调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学术权力的冲突,建立均衡状态及协调机制,以有序、和谐的权力均衡替代无序、混乱的权力竞争。“渗透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型大学核心特征在于政府或行业等外部力量“渗透”高等院校治理内部权力结构并取得主导地位。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当立足不同的内生发展诉求,匹配不同模式的治理体系及权力结构,深化高校运行机制、治理制度改革。
云南高等教育发展应当同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牢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擘画云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奋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