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7期 >> 正文
从云南党史和革命史中汲取精神营养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7日 19:29:04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云南,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许多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重点提到聂耳国歌、“扎西会议”、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西南联大、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等故事,这些都是云南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史料。云南应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不断激励引导云南广大党员、干部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以精神的感召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聂耳国歌的故事与精神传承。在波谲云诡、民族危亡的非常时期,以乐曲为枪,以笔墨为武器,田汉和聂耳用音乐的力量振奋无数国人高涨的斗志,一首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像熊熊烈火迅速席卷全国,激发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畏强敌的民族之情、爱国之情。“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一伟大的作品成为那个炮火纷飞年代、中华民族危亡年代的精神之源,成为激发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之时,《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国歌。时至今日,《义勇军进行曲》已经不仅仅是一首那个苦难时代的希望灯塔,也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前进的精神灯塔,它浓缩了全中国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最深重的热爱与自豪,凝练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任何境况下都能砥砺奋进的精神。在聂耳的故乡云南,我们更有去汲取这份精神力量的天然基础和优势。因此,从聂耳国歌的故事,体会其中的精神感召,可以帮助云南党员、干部和群众铭记“初心”与“使命”。

  西南联大的情怀与教育救国。云南不仅有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传统,还有爱国的精神底蕴。西南联大,诞生于战火纷飞的乱世,颠沛流离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彼时的家园,国破山河碎,乱世无安稳。犹记得,北平城内,爱国学生们悲痛的呐喊:“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为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民魂命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莘莘学子、民族精英,西迁春城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里汇集了一批当时著名的专家学者,培养塑造了无数国之栋梁,是国家教育史上的奇迹。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恶劣环境下,在朝不保夕的危急形势下,满怀科学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亮出文人的铮铮铁骨、秉承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苦干实干的作风、崇尚自由与民主的追求、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今日再忆西南联大,思虑万千,茅草搭建的校舍、铁皮覆盖的屋顶,追忆那个物质贫乏、精神却无比闪耀的时代,严谨的治学态度、弦歌不辍的情怀、不屈的民族脊梁,是西南联大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宝藏。站在新的时代起点,回望西南联大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应铭记初心之可贵,肩负使命之重托,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国内国际的风险叠加,越需要强国铸魂、越需要民族脊梁、越需要教育先行。

  闻一多“最后的演讲”与舍生取义。“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既是闻一多先生的著名诗句,更是先生一生的真实映照,以爱之名,舍生取义、为国捐躯;坚持真理,纠正谬误,杀身成仁。闻一多先生留下了在国家和民族的“取”与“舍”时刻,个体应该持守的正义无畏选择。1945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统治,12月1日,昆明发生“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沉痛的心情,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无畏前进。1946年7月,李公朴被暗杀,闻一多愤慨于胸:“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不幸猝然发生,返家途中先生被独裁势力杀害。今天,重温闻一多先生“最后的演讲”,重温闻一多先生的舍生取义,再一次感受无我的牺牲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怀,更感动于他将个人命运贯穿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之中,用坚定的信念、真理的力量凝聚起全民族的共同意志,振奋起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昂扬斗志。这也激励着新时代的云南广大党员、干部传承这份情怀,无悔奉献,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永不止步,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扎西会议的召开与伟大转折。在革命前途生死攸关的时刻,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威信,集结扎西,召开扎西会议,成为云南革命历程中一段光辉并记忆深刻的红色历史。此次会议为毛泽东同志后来成为中央红军中的实际最高统帅,乃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同时,会议通过了回师黔北的战略决策部署,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军事指挥上的教条主义。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最后完成,在党史军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我们今天最大的精神养分就是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决断,敢于破除教条主义;增强政治自觉,坚决维护核心。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云南省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云南更好发展矢志不渝、传承奋斗。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与革命新局面。“金沙水拍云崖暖”,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再现了当年金沙江的地形地貌。盘踞在川、滇边界深山长谷之间的金沙江、地势凶险、水流湍急。85年前,中央红军能否顺利渡过金沙江、能否渡江北上、能否粉碎蒋介石的围歼计划,关乎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最终,顺利渡江,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战略转变,由原来担心“会导致军心涣散的溃退,转变为提神振气的勇往前行”。今天,研究当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还原当年红军渡江时的原貌,更是要感受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生动的革命风范,感悟其中所蕴藏的伟大精神,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发扬好、传承好、弘扬好伟大的渡江精神,并以此激励云南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长征路上所向披靡、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王思慧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

原载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7期“视点•读书•美篇”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