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7期 >> 正文
坚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导向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7日 19:29:06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云南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议强调,抓不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不称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开好思政课,需要全面审视、客观分析当前各个阶段思政课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坚持目标导向,一体设计,形成合力,不断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坚持一体规划的目标导向,注重在机制建设上整合衔接。科学顺畅的机制体制,是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基础和前提。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的基本原则,并为未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确定了主攻方向;教育部也推出多项举措,研究制定“1+3+1”系列文件,组织开展“三巡六创优”“一省一策思政课”等活动,创设“周末理论大讲堂”,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现有基础上,省市县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统一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统筹本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着力构建机制科学、条块分明、运作顺畅的体制机制,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夯实基础。从制度层面推进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坚持“开门办思政”的原则,在高校,推动所有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在中学,要灵活调整考评“指挥棒”,将社会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小学,要聚焦启蒙熏陶,将思想品德培养与其他课程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从娃娃阶段夯实思想根基。

  坚持一体兴教的目标导向,注重在师资力量上聚合强化。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教师主体,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增强授课的生动性和感召力,如“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代表着什么?”在幼儿园孩子们的“抢答”中,教师引导孩子们明白什么是爱国;在小学思政课上,用国庆阅兵空中梯队的视频燃起全班学生强国梦;“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希望中国好吗?”是初中课堂上的“爱国三问”;而在高中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好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到了大学课堂,青年学子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理解则深化为对民族精神、国家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全面把握,培养理性的爱国情。作为管理部门,要统筹配置大中小学各层次的师资力量,根据不同学段,积极实施“思政课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在中小学,既要注重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更要注重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努力形成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的生动格局;在大学,要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大手拉小手”同城协作交流活动,通过组织重点马院与非重点马院结对、大学马院与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室结对,整体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授课水平。

  坚持一体育人的目标导向,注重在内容设计上融合完善。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优化完善课程内容,这是思政课教育的“根”和“本”。《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就是要确保育人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成。2019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实现全覆盖,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对思政教育一体化阶梯落地生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各学段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开设实践课程,发挥当地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参加适当的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将理论由“知信”向“行”转化,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进一步夯实信仰,提升家国情怀。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形成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 李建宏)  

  ​作者 高 翠 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

  2020年第7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策划•云理轩”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