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思想政治工作 >> 正文
易晖:文创基地可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10:23:01  来源: 云南日报

  近日到昆明西翥白族民族文化创意展示基地(又名昆明市五华区沙朗文创基地)参观,这是一个密集分布着红砖楼房建筑群的大院,被当地人称为“老报社”,它的前世今生与云南日报有关。

  原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备战备荒”需要,我省决定建立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备战基地,选址定于昆明市郊的沙朗一带。云南日报备战基地于1969年动工,1971年竣工,工作区建在沙朗天生桥溶洞(今西游洞)内,洞中建有三层钢混结构楼房,内设编辑部、排字印刷车间、小型纸库等。在洞外沙朗大村南边建了占地14亩的生活区,有宿舍、食堂、大型纸库等。后因局势缓和,云南日报备战基地改做云南日报印刷厂沙朗分厂,该厂生产的学生作业本供应量一度占全省同类产品市场近八成,但在改革开放后生产量逐年下滑,导致云南日报沙朗印刷分厂被撤销,生活区闲置,洞中办公区成为西游洞景区一部分。去年,云南日报沙朗印刷分厂生活区被当地企业租用,打造成为文创基地,进入其中,可参观摆满老印刷设备的“活字印刷博物馆”,并可在民绣坊、酱菜工坊、书吧等创意空间深度体验。

  与其他文创基地不同的是,这里见不到艺术家或文艺青年扎堆,当地村民成了经理、博物馆讲解员、绣娘、工坊匠人。他们的分工并不太明确,有时会全体人聚在一起为制作酱菜备料。显然,这样的文创基地已和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紧密融合。

  在计划经济年代,许多工业企业在城市边缘的乡村落地,也让许多村民参与企业建设,成为早期的农民工,他们的乡愁记忆里有自家门前的企业兴衰过程,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就有较强的参与动力。比如,沙朗文创基地的保安大哥说起印刷分厂的历史来如数家珍,他希望有更多小学校组织孩子来参观“活字印刷博物馆”,传承我省新闻出版行业的艰苦奋斗精神,或在文创基地开展夏令营活动,学习做饭做菜。他还建议拓宽乡村道路,让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在我看来,村民投身于乡村文创产业,能够弥补一些外来者不熟悉本地文化、守不住、留不住的问题,而且可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审美力、增加他们的生活情趣。

  对于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除了必须处理好工业遗产与城市规划、历史街区建设的关系外,还应处理好工业遗产与乡村规划、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落地乡村的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展示项目,应充分调动周围村民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的积极性,培养一批有技艺、会经营的乡村“文创能人”,让文创基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