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思想政治工作 >> 正文
【原创】深化认识 紧扣关键 激发活力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10:52:22  来源: 云南理论网

 深化认识 紧扣关键 激发活力

  ——大中小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暨“手拉手”教研活动综述

  云南理论网记者 吴清泉 龙敏飞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云南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议更是指出,抓不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不称职。6月18日,由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暨第二组“手拉手”教研活动在呈贡校区学生事务中心14楼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开展。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作为全省首次,此次备课与教研活动也为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建立大中小学“手拉手”的集体备课机制提供了有益尝试。

  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勤、党委副书记李莉、副校长束洪春参加会议,第二组“手拉手”兄弟院校及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小学、昆明市第三中学等9所中小学思政教学名师、昆工马院思政骨干教师教师共计百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参会与交流人员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要义,结合专业学习、教学经验,从不同维度、不同切面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深刻把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这为思政课的开设和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推进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

  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勤在备课与教研活动上指出,通过跨省区、跨学校、跨学段的集体教研活动,重点研究讨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问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切实举措,是落实党中央、中宣部、教育部以及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有关要求的切实举措。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伟在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贯彻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天下第一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课程。思政课伴随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跨学段”的有机整体,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探索大中小思政课相互衔接,更好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

  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教学名师倪维老师在交流发言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紧坚扣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牢牢抓住教师队伍这个牛鼻子,才能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

  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勤在会上指出,大中小学的各门思政课本身就是严密的整体,一体化备课有利于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坚持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有利于思政课教师形成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共同体,真正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好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杨增岽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思政课开设以及思政课一体化面临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指出思政课教学眼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如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和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中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增强新时代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饶又明教授认为,对思政课而言,教学中既要有学科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活鲜鲜的现实生活,对教师而言既要能够用理论讲政治,又要能够用实践讲理论,将政治导向与学术理论、现象与本质、现实与理论平衡地、和谐地统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与活动设计的融合,将正确的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不断激发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活力

  针对思政课教学中一定程度存在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饶又明教授指出,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昆明市三十多所学校中进行了改革创新,以研究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形式进行了课例研究与实践。引导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错误走向真理,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知识走向信仰,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是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谈到,“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苗艳丽老师另辟蹊径,将思政课目标要求与云南红色资源联系在一起解读,指出老师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作业或个性化专题研究。要充分挖掘云南的革命历史资源,将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一二一运动、“一本书一首歌”的影响、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红军长征过云南等列为小组作业参考选题。通过对党史、国史、云南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责任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使青年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导主任杨玉谦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校实际情况,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引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道德与法治课真实起来、鲜活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引导学生做到“课内能掌握,课外自觉做”,扩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阵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

  红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倪慧认为,一体化的三大重点分别是“课程统筹衔接”“资源统筹利用”和“交流机制化、日常化”,一体化不是同质化,一体化的内部既包含着共性,也体现着个性和差异,大中小各阶段的思政课都需要改革创新,面向新时代。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苗艳丽指出,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要争做艾思奇式的宣传者,站稳三尺讲台,讲好中国故事,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初中政治组组长陈玲娟老师从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策略探索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学会借力和延展,向家校社会借力,向生活课堂延伸,向实践导引落地。

  “希望老师们能够以本次集体教研活动为起点,把手拉起来,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做细、做实。”王学勤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紧紧抓住党中央、省、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的重要机遇期,围绕讲好思政课持续发力,努力讲好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共同把脉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思想上、观念上、方法上有所启发、有所碰撞,努力把交流研讨的成果带到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出高质量的集体备课会的实际效用。努力讲好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