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树涛,系湖南大学副校长
贯彻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发掘和强化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切实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育人理念。
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教师要深刻认识每一门课程,包括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都须具有育人功能,主动承担起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充分理解只有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才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好“三全育人”大格局。
形成课程思政育人自觉。教师要自觉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当好“大先生”。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为人师表,做好示范,以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知识、阅历、智慧和人格魅力滋养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纲要》强调,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课程思政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综合育人能力,其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是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这些思政资源不是直接显露在课程内容之中,而是蕴含在各个知识点的背后,隐含在科学理论的深处,需要教师主动去发掘、加工和利用。如:《大学物理》课程,通过追溯物理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介绍科学精神、思想与方法;依托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现象的分析,将科学的态度、坚毅的精神以及爱国情怀传递给学生。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选好、用好优秀的课程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去,要找准切入点,从学科内在逻辑出发,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课堂授课要注意讲究时机,注意语言艺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实现润物无声。
着力夯实教师的组织保障基础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需要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夯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保障基础。
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中。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明确教师的授课态度本身就是课程思政。
全面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要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智慧,将思政内化为品格。组织面向各类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
推动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要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组织教学沙龙等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结对,帮助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通过校、院两级领导带头参加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和教学研讨等活动,强化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推进课程思政深入实施。
举办课程思政比赛推广示范课程。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比赛,坚持以赛促教,评选、推广课程思政先进典型。如湖南大学2019年举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题教学基本功大赛,评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优秀教师28位。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活动,首批遴选5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积极做好示范课程建设观摩、交流、推广工作,表彰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提炼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纲要》的指导下,高校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用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关键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夯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保障基础,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起“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李树涛,系湖南大学副校长)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