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字振华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并将强化政治监督列为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之首,凸显出政治监督在整个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政治监督的主要内容,为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提供了工作遵循。我们要联系宣传文化系统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强化政治监督的部署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把握新规律,做细做实政治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坚强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和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我们要突出政治机关属性,提高政治站位,把“两个维护”作为第一要务,坚决维护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
从政治高度看,这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把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两个维护”是我们党予以明确的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政治监督的首要内容。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把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监督宣传思想战线守纪律讲规矩,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对宣传文化系统执行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教育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特别是“两个维护”,用严明的纪律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模糊认识和不良现象,要延展政治触角、延伸监督探头,透过业务工作发现政治性问题,从细微中发现政治风险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宣传思想战线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抓好“以案促改”工作,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七个有之”、违反“五个必须”的行为,真正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从全局高度看,这是发挥服务中心、保障大局作用的核心环节。“两个维护”是具体的、实在的,体现在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中。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这是政治监督的基本要求。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上了一个战略新高度、作了一系列战略决策,为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赋予了重大任务。要把政治监督融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过程、各方面,注重从政治角度去审视、分析、甄别问题,做到及时敏锐、精准有力,督促宣传思想战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为标尺去检视各项工作,通过政治体检发现是否存在温差、落差、偏差,查找问题根源、找准责任主体,监督各级抓好贯彻落实并如实报告结果。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上装样子、搞变通,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坚决惩治、严肃查处。
从战略高度看,这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把“两个维护”作为我们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摆在首位,强调纪检监察机关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根本职责使命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在宣传文化系统发现的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都能从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上找到原因。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约谈党委(党组)书记、严肃追责问责等方式,着力发现各级党组织在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责任不力情况进行研判、精准问责,督促推动各级党组织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把主体责任传导至“神经末梢”,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当前,要督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在内心深处铸牢党的初心使命,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见诸行动。
二、增强责任担当,聚焦主业主责开展政治监督
牵住“牛鼻子”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随着宣传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聚焦主业主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发扬斗争精神,更好督促宣传思想战线履行使命任务,不断提高政治监督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监督对象要紧盯关键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宣传思想战线的“关键少数”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力量,只有把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盯住了抓好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才会得到提升,政治生态才会持续向好。通过列席指导民主生活会、参加党风廉政建设会议、领导干部述责述廉会议、约谈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实行廉政档案动态管理等方式,开展对“关键少数”的政治监督,督促其坚定政治立场、执行党的决议、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廉洁自律。
监督过程要突出关键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要强化法治思维,针对“三重一大”等问题加强监督制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防止权力任性、滥用。结合开展“体验式”监督,认真摸排宣传文化系统综合监督单位职能业务、领导班子人员构成、岗位编制、业务流程等,掌握人权事权财权等配置情况,做到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坚持问题导向,从规范权力运行上查找违规违纪问题易发点,以“关键处”逆向定位关键岗位、关键人、分管领导,做到监督靶向精准,提高监督质效。权力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既要管住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又要管住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解决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更好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监督内容要聚焦关键事。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政治监督也难以实起来。强化政治监督,要找准政治监督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口,抓住重要矛盾,既解决“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又解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从宣传文化系统看,要以宣传工作要点为依据,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等重要内容,防止政治监督泛化、碎片化。事前抓预防,对被监督单位提交会议的相关议题和讨论研究所涉及的方案、安排意见、相关文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等资料,从政治上研判廉政风险,避免触碰高压线;事中抓监控,及时听取宣传文化系统重大决策贯彻执行的情况,监督领导责任是否到位、方向导向是否正确、工作成效是否明显等,使各项工作都合法合规;事后抓处置,依据有关规定,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推动工作不力的人和事,按组织程序处理并督导整改问题。
监督方式要用在关键时。高度警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前移关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提升监督主动性、及时性,防止一般问题发展为政治问题。对重大节日“四风”督查,我们要按照“严到底、不能让,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等要求,严查快处、动辄则咎、通报曝光,充分发挥从严监督执纪的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作用。在疫情防控等关键时候,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开展政治监督,既要发现问题,又要推动解决问题,特别是对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不担当、作风漂浮、玩忽职守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抓住干部入职谈话、任前谈话等时机,教育引导其从严要求自己,守住清正廉洁底线。
三、搞好结合融合,着力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政治监督不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口号,方向的把握、载体的设定,战略的谋划、战术的安排,都必须落细落实、具体化常态化。要针对宣传工作系统监督对象多、人员身份多、单位类型多、业务涵盖广、办公地点分散、工作责任重大的特点,将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有机结合、同向发力,把政治监督做实、做到位。
融入“常态化”监督,引领政治导向。要突破单纯围绕线索开展监督的局限,将政治监督措施嵌入宣传文化系统日常工作,及时汇总日常监督、信访举报、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多方监督信息,把脉被联系单位突出问题,多维度分析研判政治生态状况,定期向党委汇报政治生态研判成果,提出加强改进的意见建议。要依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区分每天、每月、每季、每半年、每年,将政治监督内容进行条目式梳理,有针对性地建立主体责任履职清单、政治生态问题清单、重要风险廉政清单,把政治监督落到具体的人和事,促进常态化落实。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经常给党员干部作“政治体检”,作“政治保健”,打“政治疫苗”,送“精神沐浴”,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好人”变成“坏人”。
实行“近距离”监督,防控政治风险。近距离监督就是拉近距离常态化监督,根据驻在单位特点,以日常监督、实地调研、座谈例会等方式拉近距离。要按照省纪委省监委的部署要求,做到机构驻点在被监督单位身边,日常作息与被监督对象同步,做全天候的全职“保健医生”,对宣传文化系统党的政治建设随时“问诊把脉”“开方治病”,防止发生政治性问题。注重将近距离监督掌握的突出问题、群众口碑等情况纳入风险研判内容,对每个单位政治生态情况和每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动态把握,使政治监督更加有理有据。近距离监督要时刻瞪大眼睛、伸长耳朵,紧盯综合监督单位权力运行“关键点”、内部管理“薄弱点”、问题易发“风险点”及时发现问题,擦亮监督“探头”,发挥“前哨”作用,努力做到“零盲点监督”“零死角防控”,让党组织和党员感受到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探索“可视化”监督,增强政治效果。着眼于《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探索抽查复核、个案剖析、大数据分析、“蹲点式”谈话等新监督方法。同时,妥善分析应用检举举报平台、廉政档案等新渠道提供的监督信息、数据,做深做细做实政治监督。灵活运用“蹲点式”“面见式”的直接监督,破除纪检监察工作的“神秘感”,进一步增强透明度,与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主动沟通、主动联系,让宣传干部更好地了解、参与、监督纪检监察工作,努力探索更多的工作表达方式、追求更好的工作效果。开展明察暗访、交叉检查、推磨式检查等,督促各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针对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深入分析研究违纪违规现象、表现形态背后的形成机理,督促有关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让政治监督有人抓、有震慑。
完善“全覆盖”监督,压实政治责任。监督对象要全覆盖,按照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对明确的六类监察对象开展全景扫描,精准为监察对象“画像”,以此推动对宣传文化系统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的监督。监督形式全覆盖,要破除单打独斗、单一用力、单向指导的观念,省纪委省监委机关、派驻机构、巡视机构和审计机构同向发力、协同作战,着力完善分工明确、各有侧重、有序衔接、协调一致的联动机制,实现监督信息互通、监督力量互补、监督成果共享。监督工作全覆盖,不仅要掌握宣传文化系统8家综合监督单位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态情况,而且对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级移交转办的问题线索、群众反映强烈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及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问题,还要工作下沉、广泛听取意见,做到无盲区、无死角。
四、着眼长远治理,以有效政治监督促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强化政治监督,对于净化政治生态不可或缺。政治监督要从宏观上指向内部良好政治生态的维护上来,深化标本兼治,完善政治监督的各项衔接措施,拓政治监督作用的发挥路径,努力把政治监督的制度优势转化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治理效能。
在运用监督结果中完善治理机制。做好政治监督的“下篇文章”,认真梳理分析通过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中发现的政治问题,提炼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着力破解“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监督难题,推动整章建制、堵塞漏洞。强化办案治本效应,坚持“一案一总结、一案一剖析、一案一警示、一案一建议”,加强以案促改,深入剖析案件成因和教训,以案为鉴开展警示教育,针对监督盲区和管理漏洞提出监察建议,促进提高思想觉悟、扎牢制度笼子。探索建立政治监督统计指标体系,精准分析研判政治监督形势和任务,推动政治监督规范高效运行。要把政治监督过程作为提高政治能力的过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苗头和风险,做到及时分析和判断,防范综合监督单位发生政治性问题。
在履行监督职能中推动“三转”落地。要突出“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这个根本定位开展政治监督,坚决防止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凡事直接冲到一线、深入到具体工作中去监督和检查,越俎代庖,甚至变成为一些问题去“洗白”“背书”。把政治监督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全过程,在日常监督中,优先从政治上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在线索处置中,优先处置反映政治方面的线索;在廉政意见回复中,优先审查政治方面的问题反映;在审查调查中,优先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要严督导讲规矩,依照《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规定,研究工作方法,发现和查处政治性问题,防止出现工作偏差。
在增强监督自觉中涵养政治文化。要用好宣传媒体和手段,坚持主动发声,大力宣传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反腐强音,宣传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宣传“清风云南”实践成效,帮助党员干部摒弃政治上不敏锐、不敬畏、不在乎等认识偏差,进一步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舆论氛围。强化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旗帜鲜明地与权钱交易等有害政治文化作斗争,坚决铲除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存在的土壤。党员干部要把政治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关爱和保护、一种帮助和负责、一种警示和“杀菌”行为,认真落实“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等活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责任编辑 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