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20年 >> 第4期 >> 正文
“八个协同”推动脱贫与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9日 09:59:35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虽然脱贫攻坚的侧重点是解决“脱贫”问题,乡村振兴的侧重点是解决“振兴”问题,但两者的共通点都是旨在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实施过程中,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发展,原则上具有协调性、兼容性,为促进乡村振兴和持续脱贫全面实现,理应做到有效对接、无缝连接。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对于2020年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良好开局意义重大。应做好脱贫攻坚后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承转合”,全力抓好政策、产业、民生、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社会“八个协同”,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共生式发展,为全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奠定坚实基础。

  抓好政策协同:推进政策体系和实施方式细化调整有效衔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和需要,先后出台了近2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备的脱贫攻坚政策,对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在全省脱贫攻坚战即将全面收官之际,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持续脱贫和乡村振兴,需要通过政策内容、实施方式的细化与调整。一是将特惠性扶贫政策转变为普惠性的民生政策。必须打好特惠性政策与普惠性政策的组合拳,既要持续关注对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也要高度重视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二是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内涵的发展性政策,通过政策调整和完善,将在脱贫攻坚中增强贫困户发展能力的政策举措,转变为能够帮助广大农户参与乡村振兴并分享乡村红利的政策安排。

  抓好产业协同: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一是衔接好产业发展规划和内容。产业发展规划既要考虑到产业扶贫的既有,吸取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弥补产业扶贫的不足,又要考虑到产业振兴的将有,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既要考虑到产业扶贫的当前现实需要,又要考虑到乡村产业振兴的长远需求,实现产业发展规划上的协同促进、合理布局。产业布局既要脱贫,又要致富,充分发挥乡村互助传统,在原有产业扶贫基础上,落实土地、税收、用电等优惠政策,在广大乡村按照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要求,鼓励省内外对口帮扶单位将帮扶重点从贫困户个体转向乡村合作机制建设,帮助农户建立起规范的合作组织,引导帮扶主体、社会资本以入股合作的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二是继续抓好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引进培育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果林基地。充分利用好深度贫困地区的自然禀赋,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围绕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坚果、肉牛、咖啡等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大格局。构建企业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农业+庄园+旅游+电商”等产业模式,把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确保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此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三是单一扶贫产业过渡到多功能融合式产业。找好产业发展衔接点,按照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内在要求,重点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拓展延伸,实现三产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功能发展。

  抓好民生协同:推进贫困农户与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有效衔接。一是弱化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加大对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公共服务领域对贫困户的特殊扶持政策,拓展为乡村居民能够同等享受的普惠性政策,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信息化层面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方面已经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脱贫攻坚数据库,实时记录脱贫成果,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在乡村振兴方面,要借助云南数字经济强省战略,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走质量兴农道路。

  抓好人才协同:推进人才培育与人才振兴有效衔接。治贫先治愚,治愚在教育。多年来,云南省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确保了贫困地区学生义务教育得到保障,这也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了更多有文化的劳动力。一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契合国家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建立制度落手,在经费支持、措施配套、责任落实等方面构建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机制。二是要高度重视发挥农村科技人才的作用。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全体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要鼓励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贫困地区。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人才“上山下乡”。深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扎实做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农技人员等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工作。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