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怒江 >> 正文
怒江州:奏响大峡谷奋进跨越之歌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5日 10:20:43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盛夏,怒江大峡谷千峰叠翠,江水奔涌。山腰村寨,崭新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沟箐山梁,草果飘香、瓜果满坡;沿江两岸,车来人往、新楼林立,生机勃发。

  70年沧海桑田,70年风雨征程,怒江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55.3万峡谷儿女实现了由饥寒到温饱、从温饱到脱贫的历史性跨越,奔向美好新生活。

  “1953年到2018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GDP总量从593万元到161.56亿元,翻了2725倍,人均GDP从32元到2.94万元翻了918倍。”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怒江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文辉介绍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怒江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发展,从贫困愚昧走向幸福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实现了一跃千年的历史性跨越。逐渐从模糊的地理概念,成为人人关注、人人牵挂、幸福美丽的地方。

  党的光辉照边疆

  从不避风雨的茅草屋,到油毛毡木楞房,再到石棉瓦房,到如今崭新的三层楼房,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74岁怒族老人肆普70年来换了四种房子。

  怒江州60%的地区和人口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条件性贫困和素质性贫困相互交织。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怒江各族人民办教育、修公路、兴水利、建产业。让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一座桥梁、没有一盏电灯的蛮荒之地发生了历史性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70年来,怒江从刀耕火种到现代生产、科技创新,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67.48%的人口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生活。

  70年来,怒江从文盲充斥、求巫祭鬼到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从鸟路鼠道到“天堑变通途”,公路里程超过5800公里,人背马驮、溜索渡江成为历史。

  70年来,怒江从松枝照明到“万家灯火”,年发电量突破46.4亿千瓦时,4G信号、高速宽带覆盖所有行政村。

  70年来,怒江55.3万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形成了水电、矿产、绿色生态产业和旅游等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傈僳、汉、白、普米、怒、独龙等22个民族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变样,增收来源逐渐多样化,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唱着歌儿奔小康

  极端贫困,曾令崇山峻岭沉默不语;脱贫攻坚,却让峡谷两岸欢声笑语。

  “新中国成立前,还有人住在岩洞里。大家吃不饱、穿不暖,冬天还光着脚上山找野菜。”独龙江乡原乡长肯国清至今还清晰记得童年时村里的穷困情景。

  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昔日简陋的蔑芭房被设施齐全的安居房、幸福公寓取代;一座座村容整洁、产业繁荣的新村拔地而起;草果、重楼、羊肚菌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独龙族群众唱着歌儿奔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和最好的发展机遇。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奏响大峡谷奋进跨越发展之歌。

  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绿色产业培育、安全饮水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系列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精准扶贫举措,使怒江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2018年底,怒江州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31.29万人减少到了14.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1.1%下降到32.52%,建档立卡贫困村从249个下降到206个。

  牢记嘱托掀起发展新热潮

  8月,是怒江峡谷最热闹的季节。一个个项目工地上,一片片草果地里,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亲们的回信,鼓足了怒江各族儿女奔向更加美好日子的冲天干劲,掀起生产发展新热潮。

  响鼓重槌,尽锐出战,创造了怒江“每天都有新变化,每时都在进步”的脱贫攻坚成效。

  兰坪通用机场年底通航,美丽公路即将贯通,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底实现进城入镇美好梦想……一批事关怒江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得到突破,跨越发展的根基更加扎实。

  “两江”流域生态修复、“怒江花谷”生态建设步入快车道;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水系水质一直保持在III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5.6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排列全省首位。

  136.56万亩香料植物种植遍地生根, 5.6万人享受城乡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 2.08万人享受学前2年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6.45万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 “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全覆盖,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有声有色。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怒江脱贫摘帽号角铿锵,跨越发展鼓点激昂。55.3万峡谷儿女正牢记嘱托,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前行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

  云南日报记者 李寿华 马喆

责任编辑:王大林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