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会主义论坛 >> 2019年 >> 第4期 >> 正文
强化“云花”地理标识和品牌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0日 10:29:31  来源: 社会主义论坛
分享至:

高质量发展是2019年全国两会最具热度的话题之一,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指出,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是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省两会提出,持续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三张牌”是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如何实现“云花”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在“微笑曲线”两端发力,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直面新时代主要矛盾,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因此,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云南花卉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国际花卉品牌效应不断凸显。云南,因花而盛,因花而闻名世界。拥有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花卉市场,云南拥有中国花卉行业仅有的2个中国驰名商标“斗南及图”和“KIFA及图”,现有品牌价值超过50亿元。花卉交易辐射俄罗斯、波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以南亚、东亚、东南亚为主。鲜切花出口到日本、缅甸、韩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蝴蝶兰批量进入北美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的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其他国家的花卉产品也经由云南斗南集散交易,并辐射到全国。历经三十多年积淀和发展,云南花卉品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处于引领中国花卉产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节点,云南已具备国际花卉品牌资源。

亚洲花卉市场中心地位确立。云南具有优越的自然气候、种质资源基础和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云南国际花拍中心KIFA拍卖交易是国内最大、亚洲第一的产地型花卉拍卖市场,拍卖交易量位列全球第四位,现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先后制定并推行了《鲜切花拍卖产品质量等级通用要求》《单头月季鲜切花拍卖产品质量等级要求》《单头香石竹鲜切花拍卖产品质量等级要求》《非洲菊鲜切花拍卖产品质量等级要求》等一系列标准,并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部颁标准,成为花卉分级包装、质量判定、采后处理、冷链运输等通用标准,在业界公信力极高。产品覆盖全国70%以上的鲜花市场以及南亚、东南亚花卉市场。

花卉产业创新研发全国领先。云南花卉产业通过不断研发培育,引进改良,累计育成花卉新品种600个,获得国家授权花卉新品种数量占全国的半数以上,日上市花卉种类100多类,1600多个品种,获得国家授权花卉新品种数量占全国的半数以上。以云南斗南为核心,全省制定花卉产业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92项,数量居全国第一,花卉生产技术集成、采后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领先全国。当前,有荷兰、法国、德国、以色列及云南省的育种商的87个专利新品种和11个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推向国内市场。2019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云南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参与的《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花卉产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花卉产业在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产业优势,花卉产业扶贫是云南省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斗南花卉市场的带动下,云南现有花农21.6万户、80余万人,花农年总收入近121.1亿元。云南成为国内最集中的花卉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聚集区,花卉相关业态交易总规模已达每年150亿元。当前,花卉产业以斗南为核心,不断向滇中三小时经济圈之外蔓延,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56.2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3.2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21.8万亩,产量110.3亿枝,花卉进口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不断推动优质花卉种植聚集化,培育新型主体,引导搭建交流、交易平台,通过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方式,提升贫困县花卉发展水平,最终辐射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花卉种植,花卉产业已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

持续推动“云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增加高品质花卉供给,为创新引优营造环境。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科技创新提到了新高度,指出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扩大国际创新合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云花”产业要率先利用云南的先发优势和聚集效应,发展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精深加工和标准示范。一是优先选种新优品种。开拓优质品种引进渠道和平台,为龙头企业引进新优品种提供帮助,引导企业、农业合作社组团引进,以团购方式就品种引进在知识产权、技术支持、售后保障等方面增加商谈权重,以集约式的种植平台和消费平台争取品种供应商的优先供应和相关优惠。二是研发新品种。引导各类研发主体明确研发层次和研发方向,专业科研机构尽力追赶国际生物科技水平,以分子技术、基因技术进行精确靶向的品种性状研究,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方面不断深化细化,高校研究团队重点研究新技术在田野状态下的应用技术、推广技术,以及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衔接路径和方式。研发直接面向市场的新品种,主动引导消费倾向,不断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现有法规体系下加大政策层面对国内优质产品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由“78”文本向“91”文本接轨的窗口期,支持协助产权人申报新品种和新技术产权保护;规范科研用途和农民自用非商业行为的豁免清单,指导企业认真履行知识产权权责,一方面有效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持续引进新优品种打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引导花农以合作社方式与相关企业合作,通过集团规模分担知识产权转让费用,在提高种植品质的同时降低知识产权成本,还可获得更有保障的正品售后、技术及市场支持,在尽可能减少侵权行为的同时保护花农利益,增加花农收入,提高花卉品质。

丰富文化内涵,挖掘市场消费潜力。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文化消费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标志。“云花”产业要与高水平的文化公司和团队合作,制作系列花卉宣传作品,叙述花的故事、倡导花的文化、体现花的美好、突出云南花卉的品质、营造云南花都的氛围。一是拍摄精美短视频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时间展播,在国内外黄金地段室内外大屏播放。二是拍摄与云南花卉有关的影视作品,公开征集与云南花卉有关的故事剧本,将优秀的作品进行改编拍摄。三是与正在拍摄的剧组合作,以植入的方式把云南花卉元素融入畅销剧目,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树立云南花卉的品牌效应,扩大云南花卉的品牌接受度和宣传度。四是与花卉企业、旅游公司等主体合作,拍摄云南花卉文化的平面组图,在国内各大城市地铁、机场、公交、商场展示,营造云南花卉的整体宣传气势。五是试行花卉主题日活动。在公园盛花期选择一天或半天作为主题日,根据花卉和公园特点及文化特点,确定一个主题,明确主题的着装、行为要求并提前进行宣传,用独特的情境参与带给游客更优美更深刻的鉴赏体验。

创新金融服务,激发花卉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创新资金投入和扶持方式。建立由财政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投资模式,吸引各类资金不断投入到花卉产业中来,形成中央支持、地方配套、企业自筹、社会投入的多元融资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并通过股权置换、培育上市等方式,建立财政资金适时退出和滚动发展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支持体系。二是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立足花卉产业链长远发展,探索建立花卉产业发展基金或风险资金,逐步实现花卉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保障。建立花卉保险机制。结合花卉生产实际,会同相关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开发花卉保险产品,将花卉保险逐步纳入农业保险体系。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实行多元化的信贷方式,提供可循环使用贷款、贸易融资、银行承兑和票据贴现等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引入互联网融资平台。突破传统线下融资模式,与银行新兴融资模式相结合,通过网银等渠道,提供“网上贷款申请、网上贷款审批、网上签约支用”的全流程网上融资服务,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推行花卉金融服务一卡通。结合信息平台建设,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斗南花卉金融服务一卡通服务模式,提供身份认证、金融服务、花卉交易、信用评级、交易信息记录等服务,实现在线交易、在线拍卖、在线付费、电子商务结算、小额信贷、交易信息等与电子信息平台建设相连通。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丝路国际花卉创新联盟。“云花”产业亟待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开展花卉外交。一是引进来。借力云南花卉产业已有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引入国际知名育种商、设施设备企业、花卉物流企业,为云南省花卉企业、花农带来最新的品种、设备、技术、理念,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和推广,提升花卉产品品质及花卉种植水平。增进各国花卉行业间学习、交流,促进国际花卉贸易、科技、投资合作。二是走出去。加强与丝路国家花卉产业的交流合作,促进政府、协会和企业间的沟通与对话,推动花卉产业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云南省本地花卉的优良品种、新品种推广到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花卉企业的合作联系,举办国际花卉产业发展论坛及研讨会,加强与丝路国家花卉产业的交流合作,举办丝路国际花卉贸易大会。实现资源引流、资金到位、项目落地、人才生根,从实处推动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云南花卉产业开放合作竞争能力,提升云南省花卉产业地理标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 沈 艳)

作者 王思慧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

梅长青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

李 群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

肖 霄 云南省昆明市国土资源局西山分局

原载2019年《社会主义论坛》第4期“专题调研”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