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传播新风尚 建设新农村
2018-12-10 15:09:2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至:

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刘映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不良习俗的形成,与地方传统和民众心理息息相关,要改变长期存在的乡风问题,去低俗、废恶俗尤为重要,同时要积极教育,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推动新风尚的形成,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好示范作用,躬身践行,从自己做起,少随礼、少办酒、不铺张,同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管理服务,合理约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等,积极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省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新风。结合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威望高、责任心强、感召力强的村民,制止不良风气,共同抵制陈规陋习,淳化乡风民风。

同时应该看到,一些农村的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相对缺乏,在农闲时节,农民难以享有健康、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很有必要。应当增设休闲娱乐场所,多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多举办各种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比赛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参加。

人们常讲,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整洁的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的外在形象,也是一个村庄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需要。要动员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自己动手,分片包干,主动搞好房前屋后道路清扫、水沟清理工作,自觉维护道路、河道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建立长效机制,树立长期治理思想,建立保洁队伍,确保垃圾有人收集,环境卫生有人管理,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康文明习惯。

(作者单位:砚山县税务局)

责任编辑  耿嘉  从永刚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