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新知新觉)
2018-05-02 10:52:5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至:

作者:王国敏 唐 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也累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农产品结构升级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农业现代化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科技体制、产业发展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发挥规模效应。一是深入实施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基本途径。应深入实施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维护流转双方的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着眼于满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需要,着力发展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农机作业及维修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让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购买服务就可以实现生产经营机械化、规模化。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具备较高文化水平、掌握多种生产技能、拥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以有效解决融资、技术和营销等问题。

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乘数效应。现代农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但我国农业科技短板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发挥科技乘数效应。首先,增加财政投入,整合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经费,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其次,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主体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形成协同创新机制,突破单一主体的局限。再次,提高科技研发的针对性。根据我国国情农情和农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研发。例如,针对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研发节水品种;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实际,研发小型农机设备。最后,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让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供需对接,加速成果转化。

推进产业发展体制改革,发挥三产融合带动效应。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需要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首先,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生产地域性很强,各地推动农业发展,应依据自然禀赋条件和现实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其次,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应依据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再次,推进农业区域品牌建设,形成品牌生产区。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竞争。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围绕优势品牌形成具有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生产区,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抓手。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2日 07 版)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