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约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独家约稿 >> 正文
【原创】民生事多让民声议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4:56:47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张帆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办好民生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冷暖。然而,在少数地方,民生政策制定与执行常陷入“政府一腔热血、群众冷眼旁观”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于民声未能真正融入决策链条,民生事务的主角缺位了。

  现实中“政府配餐”与“群众口味”错位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部门在规划民生项目时,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有的在推进民生实事时,对群众的反馈充耳不闻;更有甚者将民生工程异化为政绩工程,忽视群众真正的需求。如此民生事,钱花了不少,反响却一般,政府的苦心往往换不来老百姓的满意。

  民生事由政府“配菜”,而非百姓“点单”背后,反映的是政绩观的错位,一些干部将群众视为治理对象而非服务对象,没有搞清楚政绩为谁而树、民生事为谁而做。政策举措缺乏老百姓的充分参与,与老百姓的期盼脱节,实施效果自然一般。

  破解民生工程的“悬空之困”,要让民声掷地有声。首先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民意收集、反馈机制,搭建多样化的沟通平台,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群众的声音传递上去。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对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重要指标,让民声从“软约束”变为“硬杠杠”。最后要建立民声驱动的动态调整机制,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根据民声反馈不断优化民生事项,打破“政府干、群众看”的治理困局,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良性循环,书写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治理答卷。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