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嵘
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更多像“土豆米”这样的创新产品涌现出来,共同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领域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近日,中国首条“土豆米”生产线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正式投产,为农业科技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也为马铃薯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健康饮食观念的加强,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便捷、营养、健康的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土豆米”这一创新产品,正是科技农业创新与市场需求完美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将马铃薯进行精细加工,转化为米粒状,不仅保留了马铃薯原有的营养成分,还具有高膳食纤维含量、饱腹感更强等健康食品的特性,以及更加便捷、多样的食用方式,完美契合了当下的消费趋势。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也为马铃薯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昭通市被称为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2024年马铃薯产量达350万吨。但长期以来,由于鲜薯收购价低、生产方式粗放等原因,马铃薯产业一直受制于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困境。“土豆米”生产线的落地,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了强心剂。通过深加工,马铃薯从“田间粗货”摇身一变成为高附加值商品,不仅提升了产业效益,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以巧家一家农业发展公司为例,其首条生产线年加工2500吨鲜薯,产出1000吨“土豆米”,产值高达3000余万元,较传统销售模式增值十余倍。除了提升附加值外,“土豆米”的投产还带动了仓储、物流、包装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增值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土豆米”的成功投产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农业领域,很多产品还有潜力可挖。比如,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农产品进行改良和优化,提升其品质和口感;也可以开发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将农产品转化为更加方便、快捷、健康的食品形态。总之,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将传统的农产品转化为更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高附加值商品。
当然,任何创新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认可。“土豆米”作为一种全新的食品形态,其口感、营养价值以及食用方式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豆米”已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热议,其市场潜力比较乐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农业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土豆米”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中来。通过政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推动更多像“土豆米”这样的创新产品涌现出来,共同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