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阳红 重庆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专业,不仅是研究汉语语言和中外文学的重要学科,更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学综合素养的重大使命。在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不足。首先,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单一知识讲授法已无法满足当下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多数教学依赖于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缺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有效对接,造成学生无法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容易导致学生对汉语言学习失去兴趣。此外,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存在不足。因此,如何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转变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就当下教学来说,教育的核心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应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要通过互动式、探究式等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人观点,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学现象,以此有效培育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创造性思维。
丰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当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多以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较少更新课程内容,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语言文学的时效性。当下,网络文学、电影和戏剧中的文学元素皆可成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深入挖掘时事热点中的丰富育人资源,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育人质效。例如,以热点话题作为课堂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时代感知力和思辨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深入各行各业,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是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线课堂、虚拟现实、数字图书馆等方式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汉语言文学教学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发掘教学资源,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与灵活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优化要与时俱进,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让处于进行时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使教育朝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方向不断迈进,从而促进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有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