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精选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报刊精选 >> 正文
【原创】实践与探索 | 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4:37:58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金浩 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筑是技术与文化的高度凝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文化性。传统建筑不仅是建筑美学的直观表达,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建筑因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促进传统建筑和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既有利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创新,也有助于城市特色形象的打造。

  传统建筑蕴含的建筑工艺、设计理念、建筑材料等元素,反映了各个时代和地区的独特审美和艺术取向,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从时间维度看,传统建筑是某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政治观念、艺术追求等方面的记忆。从地域角度看,受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传统建筑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例如,北方地区的四合院,采用四周游廊围合、中轴线院子合围中间的格局,分前、中、后堂、厢房,形成了封闭而安静的居住环境;南方地区的客家围屋为了防御外敌和野兽的袭扰,形成了主次分明、坐落有序的弧形围屋,彰显了客家人团结互助的精神。

  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对传统建筑进行全方位考察。传统建筑符号是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城市应对现存的传统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和保护,既保留传统建筑的基本形象和本质特征,也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着重分析传统建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最大程度保存传统建筑的文化核心,从中发掘有利于城市发展的设计思想及理念,如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的理念等。其中,以人为本就是在建筑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人类对建筑的需求,关注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和谐理念强调应根据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合理利用自然元素,并结合本区域特色进行设计创作。

  其次,应加强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在全面认知和理解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提炼出与建筑形象相关的结构、色彩和材料,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注重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吸纳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精华,也要结合时代精神和城市发展情况,创造出兼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作品。例如,在现代建筑中融入木雕、飞檐等装饰元素或地方特色元素,既能延续和传承我国传统建筑元素,又能适应城市的审美需求,强化城市的文化标识。一方面,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如通过3D打印技术精准捕捉传统建筑的细节,重新诠释古建筑设计元素,实现古代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古代建筑艺术进行宣传,在线上科普传统建筑的历史及演变,在线下开设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古建筑讲解等活动,让人们深入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

  再次,传统建筑融入城市建设,还应重视建设规划。要对其周边环境和地理特征进行全面考察,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及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将技巧、形式、色彩、材料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设计,以彰显地方独特的风格。例如,景德镇三宝村运用陶瓷元素,在老式农宅中装饰瓷碗和瓷片,在路旁的陶艺墙摆放陶瓷器物,使整个村的环境保持和谐统一,不仅展现了景德镇的陶瓷特色,也体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气息。在建筑色彩的搭配上,应依据各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彩,采用现代色彩设计技术手段,使城市建筑在色彩方面与城市气质和发展相匹配,展现城市文化个性和品质。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应协调传统材料与新兴材料的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建筑材料。既要运用特色材料增添文化特色,又要选择性价比高的建筑方案节约成本。

  新时代,传统建筑要擦亮底色,立足于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发展,让传统与现代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