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社科动态 >> 正文
40年根植红土育“金叶” ——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以“三脉”铸就“南国神草”新传奇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 16:35:18  来源: 云南理论网

  40载深耕红土育“金叶”,半世纪守护南国“金不换”。从红土地实验室的基因测序仪到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大棚,文山学院三七研究院用40年光阴编织科技、文化与创新的三重经纬。当数字化种植系统精准调控三七皂苷含量,当一代代七农口耳相传的栽培秘笈被写入学术论文;当科研成果助力生产实践,这座中国三七研究的“灯塔”正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升级,以古籍新释传承中医药文化密码,正以创新之力叩响千亿级产业大门,让“南国神草”的传奇焕发时代新辉。

  扎根“三七之乡”:从科研孤勇者到产业领航者

  文山三七研究院,扎根于“中国三七之乡”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国门大学文山学院的核心科研机构。其前身文山州三七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彼时三七产业尚处“靠天吃饭”的困局。40年来,研究院历经三次跨越:2008年更名为文山三七研究院,2011年并入文山学院实现“研教融合”,2020年与三七医药学院合署办公,最终蜕变为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服务于一体的“产学研高地”。

  “我们的使命,就是让科技扎根土地,让文化滋养产业。”研究院负责人说。从最初破解三七连作障碍的“生存之战”,到主导制定5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从建成全球最大人参属植物种质资源库,到推动三七食品化开发破冰,研究院始终是三七产业从“草根经济”跃升为文山支柱产业的“第一推动力”。

  创新矩阵:13个省级平台+78人精锐团队的硬核实力

  走进研究院的云南省三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因编辑、代谢组学等前沿技术正重塑三七的“生命密码”。这里汇聚了78名科研精英——由12名正高级专家、17名博士领衔。在众多优秀人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秀明研究员,云南省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冯光泉研究员、王朝梁研究员、陈中坚研究员,也有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辛文锋研究员、熊高副教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高明菊研究员、王勇研究员,以及16位州级学术学科带头人及创新人才。

  依托13个省厅级平台和5个州级服务中心,研究院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科研网络:在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遮阳网栽培技术让三七亩产提升30%;在文山州三七质量检测中心,首创的皂苷含量快速检测法为产业筑起质量长城。团队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近50项荣誉,800余篇论文、20部专著、50件专利,汇聚成中国三七研究的“文山高度”。近五年,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成果丰硕。

  破局之路:从“卡脖子”技术到大健康蓝海

  “过去种三七要‘火烧地’,现在用上土壤生态修复技术,连作障碍破解了!”苗乡三七种植户李大哥的感慨,印证着研究院的“科技下乡”实践。针对产业痛点,团队创新研发强还原土壤修复、绿色高效栽培等体系,让三七种植从“十年轮作”迈向“可持续生产”。

  在品种培育战场,“文七1号”“苗乡抗七1号”等6个自主品种的问世,终结了三七“无品种时代”;在深加工领域,血塞通滴丸、三七牙膏等50余款大健康产品的诞生,推动产业附加值提升5倍。更关键的是,研究院突破三七茎叶花须根的食品化技术壁垒,让“三七药膳”从民间偏方升级为云南省地方特色食品,开辟出百亿级新市场。

  产教融合:从实验室到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在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分析三七基因组图谱——这正是研究院“科教融合”的缩影。通过“导师+项目+企业”模式,已为行业输送大量复合型人才,其中大部分扎根文山本土企业。

  多年来,研究院与昆药集团、七丹药业等龙头企业共建的20个示范基地,成功带动10万农户实现年均收益的大幅度增长。在脱贫攻坚战中,团队研发的“三七+林下经济”模式,让石漠化山区长出“绿金叶”;如今,“数字化种植云平台”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面向未来:让“南国神草”闪耀世界舞台

  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研究院锚定更高目标:建设国家级三七种质资源库、突破三七皂苷生物合成技术、打造国际三七创新中心……

  文山三七研究院正以“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推动三七国际标准制定。正如院训“博思审问、明德笃行”所昭示,这座中国三七研究的“硅谷”,将继续以创新之光照亮中医药现代化之路,让千年“金不换”续写造福人类健康的新传奇。

  晨雾中的三七田里,智能传感器正将生长数据传向云端,身着实验服的学生正在整理数据。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激荡出产业变革的火花,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40年,于千年药史仅是弹指一瞬,但对文山三七研究院而言,这是以初心致匠心的长征起点——因为每一株三七的叶片上,都闪烁着中国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光芒。

  (责任编辑 苏宇箫)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