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余锋 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近年来,曲靖市统筹选派干事意愿强、组织领导能力好、专业技能过硬、匹配帮扶村发展需求的第一书记,多措并举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助力打造乡村振兴云南样板引领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和能力提升,发挥好“领头雁”作用,为全面巩固基层基础、凝聚发展合力、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上积极贡献力量。
优化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派结构。驻村第一书记由中央、省、市、县选派,市、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市、县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在资源获取、项目管理、领导力、组织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协调中央和省级部门增加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数量,无论是驻村第一书记还是工作队员,皆要选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市、县级选派驻村工作队员侧重在密切配合好驻村第一书记抓落实,比如防返贫监测、环境卫生整治、乡村规划、产业发展等工作。
优化驻村第一书记的驻村布局。当前,曲靖市乡村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生了一批较为典型的村庄,比如以马龙区土瓜冲村为代表的经济强村、以沾益区红瓦房村为代表的旅游名村、以麒麟区小碌碑村为代表的美丽新村、以陆良县上坝村为代表的治理兴村、以会泽县白雾村为代表的文化润村。重点围绕打造经济强村、美丽新村、旅游名村、治理兴村和文化润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比如,打造经济强村的,选派发改、财政、商务等部门出身的驻村第一书记;打造美丽新村的,选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出身的驻村第一书记;打造旅游名村的,选派文旅、交通运输等部门出身的驻村第一书记;打造治理兴村的,选派组织、人社、教育等部门出身的驻村第一书记;打造文化润村的,选派宣传、文旅、教育等部门出身的驻村第一书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带领乡村发展。
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领导能力。一是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解读能力。曲靖市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办各类培训班或者短期外出培训,不断提高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解读能力。二是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数字领导能力。落实《曲靖市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实施行动方案》,开设乡村干部数字治理理论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知名数字治理专家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数字素养;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数字素养提升行动,鼓励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学习,围绕如何利用数字平台开展农村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防返贫监测、党组织建设、突发事件处置等进行深入实践。三是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改革发展能力。从村情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探索符合村情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比如,沾益区红瓦房村依托“老村长”,发展网红打卡经济。引领村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驻村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例如,学习马龙区土瓜冲村依托土地流转、房屋出租、旅游休闲等为一体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引领农村走互助合作发展之路,驻村第一书记既要走群众路线,又要把分散的群众聚拢起来,例如,学习麒麟区潇湘街道小碌碑村,作为一个移民村,小碌碑村走上了互助合作发展之路,成为曲靖市“美丽家园·移民新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及其防范研究”(项目编号:23BKS18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