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调查研究 >> 正文
【原创】将“三个定位”融入高校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6日 09:30:19  来源: 云南日报

  作者 沈楠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责无旁贷。十年来,高校思政教师不懈努力,将“三个定位”融入课堂、延至课外,不断激励云岭学子砥砺前行、报效桑梓。

  让学生知晓“三个定位”,锚定成长目标。其一,紧扣思政课程内容,将“三个定位”融入教学。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开篇,教师讲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时,让学生了解所在区域的发展定位,鼓励他们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再如,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有80余处涉及云南,从元谋人门齿、西汉“滇南之印”到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等,教师讲授时注重云南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阐释,结合史实强调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二,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让学生意识到“三个定位”与我们息息相关。例如,介绍学校的“新生态——专通融合”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让学生们了解该模式既注重专业人才的理工交叉融合能力(专业教育),也重视大众生态文明意识(通识教育),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出发,为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贡献力量。

  使学生赞同“三个定位”,振奋龙马精神。当大学生们熟知“三个定位”后,思政教师便应着力激发他们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首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无论是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云南都是云岭学子的家乡。基于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中”感受美好、品味乡情。其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思政教师搭建课堂交流平台,设置主题发言环节,促进学生主动了解云南的人文底蕴、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产生自尊、自信和自豪等积极情感。该环节结合“三个定位”、课程内容、家乡、专业及时事政治,由同学们自选主题、精心准备并上台展示。比如,让来自普洱的同学介绍民族团结誓词碑,讲解“一心一德跟党走”的誓言;让就读于小语种专业的同学在世界地图中标注出这些语种应用的地域,进而意识到小语种专业能助力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再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通过思政课堂介绍西南联大校歌中“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故事,以古鉴今,振奋精神,让大学生们意识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更应勇挑重担、堪当大任,肩负起让云南更团结、更美丽、更开放的使命和责任。

  促学生践行“三个定位”,激扬青春斗志。高校思政课重在“讲道理”,赋予学生精神力量,涵养其浩然正气,也重在“促实践”,鼓励学生将爱国情、报国志转化为强国行。其一,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设置公益活动专题,包括为昆明绿色健康出行献计献策、为云南环保活动助力等,推动学生在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践中尽绵薄之力。其二,思政课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创新创意类的各类竞赛,对于实践“三个定位”的项目给予平时分奖励。譬如,有同学申报的“中缅胞波 伞韵交融”的大创项目通过学院立项,有同学的“‘洱海模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理实践”已通过大创项目中期检查。其三,师生共同面对大学生就业困惑,分析“三个定位”所带来的专业发展前景、就业创业机遇等。无论毕业生是否选择建设云南,他们都应了解国家和省市的战略发展规划、相关就业政策,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思政教师要提示学生牢固树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价值理念,鼓励学生结合国家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制定可行的成长计划,并积极在“三个定位”的建设中挺膺担当。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