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第22期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论坛综述
云南日报记者 朱婧
11月5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第22期厅级领导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班举行学员论坛。论坛上,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题,8位学员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深入探讨云南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创新实践,并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教学相长
把理论学深悟透
学员祝炳水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题,表达了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他认为,学习理论要深刻理解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当前,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硬道理。云南要聚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三件大事,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管理四条路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把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地方,借此寻求突破。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未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一代技术引擎。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总能引起极大关注,《以AI大模型赋能提高云南政务服务效能》的课件,就毫无意外地引发了学员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学员谷雨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作学习交流,以AI大模型发展概况、政务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政务大模型应用案例、云南的现状及建议为框架,既梳理了算法模型持续迭代、AI行业快速发展的历程,也分析了政务大模型的典型应用场景,以“一网通办”为例,分享了自己关于大模型推动服务能力如何从“能办”到“好办”的转变,分析了云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学员徐锐以《发展绿色生产力 开拓云南乡村低碳发展“新”模式》为题,分享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他从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担当、农村发展过程中的能源使用问题进行展开,从乡村如何实现能源自给、污染零排放切入,围绕农业废物厌氧生物发酵技术、沼气工程技术与综合利用、固体成型燃料与热解技术等生物质能高效转换能源利用中的难点问题,分享了云南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及典型工程案例。
结合实际
把所学转化为工作动力
用新技术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有哪些实践经验?学员杨顺强以昭通天麻为例,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自己对云南如何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心得,他首先解读了国家层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精神,包括云南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而分析了云南中药材产业具备的优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栽培、种植、加工等问题,提出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与昭通发展天麻产业相似,临沧有坚果产业。学员李进学以《临沧坚果“新”模式 特色农业“新”丰景》为题,分析了临沧发展坚果产业的优势,并深入分析了临沧坚果产业的核心问题就是“亩产低”。之后,经过深入调研、精准分析,发现造成“亩产低”的重要原因是“授粉不足”,对此,临沧示范推广果园放蜂、落头开心、营养补充等技术手段,这些做法有效促进了临沧坚果产业的提质增效。
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发展贵金属产业有着明显的资源优势,学员毕红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引领稀贵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交流了学习思考。毕红深入分析了云南已形成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铅锌、铜、锡、锗、钛、铝等贵金属的开发利用,并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或产业集群,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同时分析了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制度等方面的短板,提出要实施稀贵金属人才培引强企工程,以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建议。
热闹的村超、村BA为当地引流,我们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学员陈静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积极推动云南文体旅融合创新》为题分享了玉溪在文体旅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她认为应该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谋划,以统筹性、联动性融合聚力,以整合盘活资产、资源积极助推,以数字化、科技化强劲加速,以大视野、广视角再创佳绩。
学员毕天云结合工作实际,以《赋能新质生产力:高校的责任与担当》为题作分享交流,指出高校应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化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研究,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提供科技创新动能,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为企业发展培养现代产业工人队伍。
此次论坛是学员对理论学习的一次阶段性小结,为各方提供了一个智慧交锋、理念碰撞、创意涌流的机会,也为云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思路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