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党政要闻 >> 正文
“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走进云南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 09:26:21  来源: 云南日报

  奏响奋进曲 凝聚正能量

  ——“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走进云南

云南日报记者 张雪飞 

  从大国工程到民生小事、从舆论监督到媒体融合……11月14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主办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第四路巡讲团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大学开展巡讲活动,8位来自全国多家媒体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深情讲述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动人故事。

  脚踏大地,捕捉精彩瞬间

  “我是来自广西日报的谌贻照,在我工作的广西,大家都叫我‘照哥’。”广西日报记者谌贻照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一个睡门板的故事。

  2001年7月,谌贻照到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双苗寨采访苗家的闹鱼节,看到村干部为安排来宾们的住宿忙得焦头烂额时,他主动将村里为他准备好的房间让给别人住,自己则拆了一扇门板,平放在地上,枕上摄影包酣然入睡。第二天清晨,他被村干部的笑声“吵”醒:照哥,你这样能睡门板的记者,是我们可以交心的兄弟,喜欢你!

  正是这块门板,让谌贻照坚定了“走基层,做老百姓喜欢的记者”的信念。他在基层收获的第一份惊喜是在4年后的2005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取消农业税,他在融安县乡村辗转一周,采写了见人见事见场景的消息《由“催农民交税到帮农民挣钱——融安乡镇干部角色转变受欢迎”》,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作为传统媒体的文字记者,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谌贻照主动学习用全媒体手段采集新闻,成功转型为写得了大稿、拍得了图片、剪得了视频、出得了镜头、发得了两微、做得了h5的全媒体记者。他掏心掏肺地向大家道出自己的“秘诀”:“好新闻就在一线,坚持走基层记录那些打动你的场景,用心讲好故事,就能出精品、拿大奖。”

  2010年的冬天,菜价持续上涨。为探寻菜价大涨的原因,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江娜赶到著名的蔬菜产地山东寿光,从一根黄瓜开始追踪。在经历了凌晨大棚采摘、经纪人收菜、集散地打包、夜间在冷得像冰窖的驾驶室里等待出发等诸多环节后,她写下了调查性报道《寿光黄瓜进京记》和分析文章《科学认识理性看待当前蔬菜价格》。她充满激情地说:“来自一线的现场报道永远是稀缺的,越是大事难事越是如此。而这,正是职业记者的使命,特别是在没有人愿意去、没有人去得了、没有人敢去的时候,我们必须到最近的现场去。”

  胸怀家国,坚守新闻理想

  “各位,你们觉得买这段绳子需要花多少钱?”巡讲活动现场,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李颜君举着手中的一段绳子提问。“我可以告诉大家,在贵阳海鲜市场,这样的绳子一斤售价65块钱。”

  正是这段绳子,使贵阳人民买蟹再也不用花冤枉钱。

  今年3月,李颜君在海鲜市场买了3斤青蟹,可回家一称,3斤的总重量里有1斤是绳子,也就是说他多付了65元的“绳子费”。他和同事成立了调查小组,走访了贵阳数百家海鲜店,还跨越700多公里,来到国内主要青蟹进口地广西东兴一探究竟。最终,行业潜规则被曝光,相关部门组织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各海鲜市场也出台了针对青蟹捆绑的规定。李颜君说:“我的新闻理想是,看到更多民生难题在媒体记者的推动下得以解决。未来,我仍将坚定不移地挖掘真相,为公众发声。”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马月和大家分享了《“铁蛋姑娘”返乡记》的故事。马月刚认识铁蛋时,铁蛋直播间的人气并不高,2021年10月21日,她邀请铁蛋进行了第一场助农直播。同时,她追踪采访报道铁蛋的返乡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了铁蛋和她的“甜掉牙”地瓜。经过努力,短短40多天,铁蛋把家里的10万多斤地瓜全部卖完了。铁蛋专业种植合作社顺势成立,当年就流转了200多亩地。丰收时节,铁蛋为村里提供直接、间接就业岗位400多个,帮助村民增收130多万元。“作为记者,我很庆幸能用镜头记录这一场乡村与返乡创业大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你护我长大,我助你发展。相信心怀故土的新农人,终将成为乡村发展的‘兴农人’。”马月说。

  记录时代,推动文明进步

  168天、3万余海里航程……去年11月,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周圆跟随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奔赴地球之南,嵌入式开展报道。

  刚踏上南极大陆的那一刻,天地辽阔、万物静美,但很快一场又一场狂风就让周圆见识到了这片土地的荒凉、原始。经过顽强拼搏,考察队仅用了52天就建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

  今年2月7日,秦岭站开站。风雪中,望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考察队员们高唱国歌,周圆看到他们伤痕斑斑的脸上热泪纵横。但他来不及感动,因为相机在风雪中被冻得关机了。他摘掉手套,快速更换电池,全程不过五六秒,但足以让手指失去知觉。他只能用下巴顶着手不停摁快门,记录下了一个个历史性的瞬间。

  “记者的荣光,莫过于记录伟大时代的变迁。” 周圆说,“作为记者,我特别自豪的是,写下了首个‘新华社南极秦岭站电’。”

  活动现场,巡讲团成员用朴实生动的语言、鲜活感人的事例,展现了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人民日报社“侠客岛”编辑宋爽以《十年,一座岛》为题,讲述了侠客岛如何对热点事件进行冷观察、深思考。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鄢婧雯以《书写湾区“关键一横”》为题,分享了跟踪报道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的经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记者陈旻翔以《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要去现场?》为题,讲述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森林火灾中消防救援人员的壮举。

  岁月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8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精彩讲述,为广大记者编辑和青年学子指明了奋进的方向。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踊跃提问,与记者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用脚力丈量、用眼力观察、用脑力思索、用笔力书写,讲好新时代有温度的故事,用心用情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苏宇箫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