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婧
进入夏季,云南的野生菌是餐桌上的特有美食,也成为“捡菌子”研学游产品的重要元素。有媒体报道,今年“捡菌子游”的从业者估计增加了十倍,其中还有“亲子研学”的公司、户外俱乐部。因为需要徒步,在保证运动元素的同时还融合了科普性和趣味性,学生、家长体验感好、获得感强,这类研学游产品获得了好评。
近两年,研学游很火。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此类产品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性更强,很好地为“读万卷书”补充了“行万里路”的部分。各家研学机构推出不同产品,包括带孩子们参观了解木雕、扎染、刺绣等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学习掌握植物种类、生长规律等知识。在城市郊区、乡村山野,孩子们驻足一处角落,观察一朵野花,不仅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让课本所学立体、生动了起来。
应该看到,好的研学游产品既是一个旅游产品,更是一个教育产品。各类机构应在研学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策划、执行上有更深入的思考,着眼于产品要实现什么教育意义,让其体现鲜明的主题、明确的目标、积极的作用。不仅产品所涵盖的信息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也要体现实践的自主性与开拓性,真正让孩子们学知识、长见识,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与能力。不仅要了解产品受众所处的阶段,也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打造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等各类研学游产品,让一次研学旅行成为一个行走的课堂,最大化地体现旅游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