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明霞 云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赓续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彰显着民族的精神内涵。云南是中国非遗资源大省,丰富多样的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广泛分布在全省16个州市。然而,随着传统社会变迁,非遗传承面临着传承理念落后、传承动力弱化、传承格局受限等困境。我们要立足省情实际,实施“文化兴滇”行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拓展文化繁荣新格局,使云南丰富的非遗资源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绽放光彩。
举旗帜聚民心谋划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起点要有新思路,我们要利用好富集的非遗资源群,把非遗活态传承置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通盘谋划,从战略导向、战略基点、战略关键三个方面,指引非遗传承“活”在新时代。一是牢牢把握“党的文化领导权”这个战略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度强调思想文化领导权对旗帜道路、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以巩固党对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长远眼光来架构文化市场供需矛盾的解决框架,确保非遗传承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这个战略基点。在新的历史机遇期盘活非遗传承棋局,要瞄准文化与经济双向赋能持续发力,让非遗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现代市场。推动非遗与新业态融合创新,持续增强云南非遗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紧紧抓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这个战略关键。面对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多维需求,发掘更多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遗代表性项目走进日常生活,成为提升群众精神生活品质的重要资源。
激活非遗传承在新时代的多维价值。历史文化的传承如同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持续为时代的发展提供思想智慧。然而,随着非遗传承所依赖的传统时空结构变迁,共生的文化生态和共同的文化记忆不断被解构,使非遗传承力逐渐弱化。需要从科技创新驱动、数智化传播、传统价值融合三个维度,激活非遗传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多维价值。科技创新驱动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拓展非遗嵌入现代经济结构的空间,优化非遗传承的形态和路径,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社会的衔接,让非遗在科技时代闪耀璀璨光芒。如,依托文旅数据产业链,AI文创大平台等,推动非遗在旅游业态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中展现生命力,使文化潜力向经济效能的转化更加精准。数智化传播是利用深度媒介化的传播环境和智能化的传播技术,构建更高效的传播方式。在经济驱动力、平台算法和媒介文化的综合影响下,非遗活态传承开始在数字空间中“发酵出圈”。如,建水紫陶以“一物一扫码”的形式宣传紫陶的“前世今生”,提升了品牌形象,拓展了非遗传播的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传统价值融合是通过深度挖掘非遗活态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拓展其与现代价值理念契合的多重路径,进而促进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如,独龙族传统服饰“独龙毯”的制作技艺蕴含了淳朴的生态理念和独特的民族艺术。在现代语境下深挖其在保护生态、情感连接和社会整合等方面的文化价值,并将其嵌入社会资源互动中,可为文化多元融合创新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联动多主体共担非遗传承使命。文化传承重在激发文化主体的能动性。优质的文化发展格局和资源整合环境是多主体积极参与非遗活态传承的基础。我们可以从构建文化传播大格局、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文化繁荣新格局,引导文化精英、民间组织、非遗传承人等多主体共同发力,把非遗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一是构建文化传播大格局。以新理念、新动力完善非遗项目的传承链和传播链,进一步构建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格局。云南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窗口,推动非遗对外传播,是由民族性走向世界性的重要举措,能够吸引更多文化主体共同构建云南非遗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促进非遗项目在跨领域、跨地区、跨国交流中焕发新生。二是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发挥地方非遗项目的比较优势,吸引政府、企业和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文化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形成区域间非遗资源协同发展的局面。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深度挖掘阐释非遗资源中所蕴含的社会规范、道德情感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契合点,开发出互动性强、体验感强的文体活动,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身体感悟、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年轻群体参与非遗的保护传承,为非遗的“无意识传承”和“有意识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云南的非遗资源既饱含独特的地域色彩,又充盈着大国的文明底色和恢宏气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云南实践,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不可摧的文化凝聚力。我们要持续优化非遗传承的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的秩序规范,以新格局新动力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