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理论网 >> 文史博览 >> 正文
【原创】到丽江的百年院落里读书去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3日 10:43:18  来源: 云南日报

  

 

雪山书院

  云南日报记者 苏宇箫 吴清泉

  读书,是最生“灵气”之事。袅袅书香润人心,更聚一座城市的灵气。在神秘瑰丽的玉龙雪山下,形如一方砚台的丽江古城就是被文化滋养百年的地方。雪山秉正气,书院养浩然。7.279平方公里的古城中,坐落着30个大大小小的文化院落,它们承载着前人勤耕好学的精神,也寄托着后者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期望。

  丽江自古以来文风鼎盛,木府外一座牌坊上的“天雨流芳”四字,便是最直观的体现。这是纳西音译语,意为“去读书吧”。纳西族的教育渊源可上溯至元朝末年,明代木氏土司倡导纳西族学习汉文化,清康熙年间,孔子六十六代孙孔兴询来丽江任通判,兴办学府,百姓得以读书,更广泛地组织学习和传播汉文化。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改土归流”,流官大兴汉学,修书院,建学馆,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陶冶,民间受到了较为深刻的影响,“读书明礼”逐渐成为丽江人的家风家教。

  几百年过去,今天丽江古城中的琅琅书声似乎被商业的喧闹所掩盖,快餐式旅游让这座原本意蕴深厚的城市略显浮躁,不少来丽江文化寻根的旅客,对四方街和古镇过于浓重的商业颇有微词,认为这座文化遗产古城的内涵被淡化和忽略。商业开发与保护传承如何互补共生?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如何深度融合?成为城市管理者们需要努力解答的时代命题。

  丽江古城管理有限公司民族文化产业分公司副经理苏凤告诉记者,为了保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提升古城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又能满足大众对旅游的新需求,2016年起,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开始尝试与丽江市纳西文化传习协会等机构合作,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引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研发能力的文创企业,运用新理念来设计改造传统庭院,增添新功能,赋予新内容,产生了一批提升型的文化院落。

  我们刻意避开夜晚的喧嚣,起个大早,晒着清晨的暖阳走进古城,顺着蜿蜒静谧的小巷,寻访那些沉淀百年后又展现新颜的书香庭院。

  走进古城五一街王家庄巷公房37号,这里是清末纳西族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雪山书院。这座办学历史长达180年的书院,是清朝“改土归流”后,丽江首任流官杨馝和丽江府儒学教授万咸燕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同创办用来普及汉文化的官方教育机构。书院的东屋、西屋及北厢的楹柱上都镌悬着由文化名家题书的楹联,厦子空间及陈书室内悬挂着丽江清代进士人物介绍、到访书院的国内外学者名家照片,以及各种东巴及汉文的字画。雪山书院工作人员和晓兰向记者介绍了书院的前世今生,慷慨地带我们到二楼参观了珍藏的各种拓片。和晓兰说,经历了多次的修葺、扩张和改建后,现在的雪山书院已经成为集藏书、读书、教书、写书、出书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传承空间,开设了影响力较广的“丽江讲坛”,再结合培训讲座、办展览、著书立作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日益成为了丽江古城文化传承与思想交流的“镇城之院”。

十月文学馆藏书角

  靠近古城中心的十月文学馆,与雪山书院有些不同。这是一座典型纳西民居风格的建筑,建于1921年,是由李氏家族的家祠修缮改造而成,门楣上的“十月文学馆”五个字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这里的内饰装修风格清新现代,有展厅、书坊、沙龙、笔会等功能区域,偶有早起闲逛的游客到此,可以就着这份清净,坐下来读一本好书。据介绍,十月文学馆是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十月”文学品牌在国内设立的首个文学展馆,也是丽江古城第一个以文学为主题的特色文化院落。馆内现有藏书3000余册,均为“十月作家”的文学作品。每年,“十月作家”们也会到这里住上一阵,寻找创作灵感。

  在王丕震纪念馆,记者又发现这里有一些新的“玩法”——丽江古城沉浸式实景互动体验一日游“偷时间的人”。游客扫码参与游戏,换上一身古装,化身为剧中人,前往多个古城的代表景点,与实景互动,进行解谜推理。这种以“文化+历史+游戏+旅游”的全新模式,让老城文化与流行游戏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诸如此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文化院落还有很多。如顾彼得旧居、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等名人故居与历史事件类的纪念馆,如三联韬奋书店等书斋书店书院,又如东巴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如天地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场所等。丽江打造的文化院落从主题特色、服务功能,到资源整合范围、技术运用等,都正在不断拓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正在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王丕震纪念馆

  很显然,丽江想通过这些院落,把文化安驻在古城的深处。用一座城来涵养文化水源,又用文化的活水来滋养一座城的气质,以兹共振出古城可持续的生命力。2024年是云南省实施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的第二年,全省各地正在积极行动,推陈出新抓热点抢流量。文化院落为丽江的文旅融合提供了良性共振的空间载体,探索的步伐已经迈开,让文化院落长久健康地发展,才能满足新时代文旅融合的要求。如何让文化院落找到流量密码,成为体现古城文化张力的打卡点新网红,可能还要在优化机制、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市场调研,重视配套服务,推进衍生产品开发,拓宽推广渠道。同时,瞄准目标对象,以更切合年轻人的方式找到互联网的多样化表达,让文化院落成为丽江的新IP,释放出助推丽江文旅产业的力量。

责任编辑:苏宇箫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